但面对这样的机会,周宇并没有立刻做出回应。他在公司内部召集了一次高层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市场总监李总认为,合作能大幅度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财务总监王经理则保持谨慎,提醒周宇与大企业合作可能会面临技术和品牌控制权的妥协风险。
周宇陷入了沉默,他知道这种合作一旦敲定,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独立发展的方向。经过反复斟酌,他决定亲自去对方公司进行一次深入洽谈,亲身了解对方的合作意图再做最终决策。
几天后,周宇亲自前往该车企总部。对方接待的是副总裁胡志远,这位在汽车行业打拼多年的人物气质沉稳,笑容可掬。洽谈中,胡志远开门见山地说明了他们的意图:“周总,咱们两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有优势,如果能共同研发,将会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胡总,贵公司确实在制造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周宇言辞委婉,试探性地问,“只是我们项目才刚刚起步,合作是否会限制我们的技术创新?”
胡志远并不避讳这个问题,坦诚地回答道:“合作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希望能保持双方的独立性。我们可以提供制造和营销渠道的支持,但技术开发方面仍然会尊重贵公司的意见。”
听到这里,周宇心中的顾虑稍有缓解。他知道,胡志远的提议如果顺利落实,确实能为新能源汽车项目带来更多资源和市场优势。然而,这种合作关系并非毫无风险,尤其是在品牌独立性上,周宇并不想轻易妥协。
“胡总,我们确实对合作持开放态度,但在品牌的自主权上,我们希望能够有所保障。”周宇坦然说道。
胡志远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周总,您放心,我们会尊重贵公司的品牌独立性。合作协议的具体细节我们可以再细谈,最终目的是实现双方的共赢。”
洽谈结束后,周宇回到公司召开了高层会议,向团队传达了合作的初步意向。他的决策得到了大多数高层的认可,大家一致认为,只要能够掌握技术和品牌的主导权,合作将为项目带来巨大的推进力。
就这样,双方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进行了多轮磋商,最终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周宇的公司将在技术研发方面继续保持独立性,而对方车企则在生产和市场推广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这一合作协议不仅为新能源汽车项目带来了可观的资金投入,也拓宽了他们的市场渠道。
协议签署的那天,周宇站在公司会议室的窗前,俯瞰着城市的灯火。他明白,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这一步的跨出,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新能源汽车项目不再只是公司内部的独立实验,而是逐渐成为影响整个行业的一部分。
数月后,博览会的召开让周宇的公司在行业内声名鹊起。他们的新能源汽车样车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获得了广泛的媒体关注。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纷纷报道这款新型电动车,不仅让公司赢得了声誉,也为项目吸引了更多的潜在合作伙伴。
回到公司后,周宇与团队一起庆祝这次成功展示。夜幕降临,他看着一张张充满激情和信心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感慨。经历了无数次深夜加班、无数次技术攻关,这个项目终于初见成效。
然而,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周宇深吸一口气,微笑着对团队说道:“各位,今天我们为这个项目干杯,但明天,我们依旧要继续前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一起去开拓属于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