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久远的记忆(1 / 2)

王夫人道:“昭儿是我公爹故人之孙,从小养在我府里,他十分聪慧,尤其擅长算学,文章做得也很不错,老夫人曾一度想让他入科举。”

“但是后来就歇了念头,因为他的性格……很有些执拗,不适合在官场为官。”

“旁人写一篇简洁文章,撑死一个时辰足够了,他却不一定,若这一天他不在状态,恐要写几个时辰,力求每个字,每句话完美无瑕。”

“你初看他,模样长得好,面如冠玉、丰神俊朗,写得一手好字,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好像无一处不完美的。”

“待到了解了,才会发现他的许多习惯与坚持在旁人看来十分可笑,若非身边亲近之人,旁人决计不会包容他,只会觉得他怪,觉得他身怀病症。”

“他自己也无心科举。”王夫人叹气,语气温和地道:“他倒是喜欢在外游历,闲时便在书房看看书,他喜欢研学算学,也喜欢读兵书,在沙盘上排兵布阵,有时一钻研便是一整日。”

韦映璇很奇怪,她一个很小的问题,却让王夫人打开了话匣子。

不知是有意对她说这些,还是无意间来了倾诉欲。

韦映璇也不打断,安安静静听王夫人说。

“他自小父母双亡,在京城也只一位至亲。若非如此,我公爹也不会收养他,公爹去的早,我婆母将他带在身边,他是跟着我婆母长大的,这些年全家都十分疼爱他,虽不是至亲,与至亲也无甚区别了。”

韦映璇恍然大悟。

今日她与王夫人谈话的本意便是想了解董昭,想探得他到底与王家是何关系。

王夫人应是听出她的来意,并没隐瞒,坦坦诚诚全盘告诉了她。

他是董贵妃的侄子,因董贵妃父母与王家老太爷有旧交。

故而在王家养大。

听起来倒是合情合理。

只是前世为何她从未听说过王将军府的这位董少爷。

突然,她心头一凛。

犹记得有一年,是王将军战死那一年,她听闻王将军死时,是与他的一位子侄一起牺牲。

那是在她四肢关节彻底毁了,卧床那一年。

距离眼下大约是四五年后。

会是董昭吗?

答案在她心底呼之欲出。

王夫人悠哉抿一口茶水,含笑看她:“你还有什么好奇的?不妨一并问出。”

韦映璇倒觉得尴尬起来了。

想了想,还是实话道:“其实我与他一直以来都相识,只是未想到他还有……其他身份,出乎我预料,因而一时好奇,让您见笑了。”

“是,按理说他的身份你应该早知道。”王夫人道:“是因为昭儿不常在京城,他喜独处,平日在京城时甚少出门,其实他自小便不合群,他不喜与人打交道,旁人也甚少能受的了他的。”说着,一转话题,“但他却在年少时阴差阳错交了一笔友。”

韦映璇眼神微微波动,半垂了眼皮,遮掩了眼中情绪。

王夫人笑着说:“他整日神秘兮兮,常常对着桌案苦思冥想,时而又兴冲冲写着回信。他祖母是个老顽童,跑去他案边偷偷瞧,原来是在信上给人出算术题。”

“便是他那位笔友,那人性格活泼,愿意同他分享生活里的趣事,愿意与他讨论算学,也不会因他性格上的执拗处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不会轻易冷淡他,疏远他,他便十分珍惜这位笔友,与之通信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