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徐家的未来(上)(1 / 2)

陵前的松柏树高大挺拔,平日里是守护这片皇陵的忠诚卫士,此刻却在狂风中摇曳着身姿,树枝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好似在低声私语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树上的乌鸦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紧张的气氛,时不时发出几声“呱呱”的叫声,惊得人心头一紧。

地上的石板路在阴影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冰冷,那一块块整齐排列的石板仿佛也承载着此刻凝重的气氛,反射着黯淡无光的色泽。偶尔有几片枯黄的树叶被风卷着,在石板路上打着旋儿,发出轻微的“簌簌”声,旋即又被风裹挟着吹向远方。

朱元璋面色阴沉,眼神中透着彻骨的寒意,冷冷地哼道:“徐辉祖,瞧瞧你那好弟弟,可真是‘好’得很呐!咱这还活得好好的,他就迫不及待地去攀附燕王了,好大的胆子!哼!咱上次和你说过了,既然你管不了,咱就替你爹管一管。”话音落下,那如利刃般犀利且冰冷的目光,毫不留情地直直刺向徐辉祖,仿佛要将他就此穿透,那目光里满是对徐辉祖的失望。

徐辉祖听闻此言,顿时脸色煞白,“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落,声音也带着几分颤抖:“陛下,臣……臣实不知臣弟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啊,陛下明察!”

朱元璋冷哼一声,眼中的怒火似要喷涌而出:“不知?你身为魏国公,掌管着诸多事务,连自己弟弟的动向都不清楚?莫不是在跟朕装傻充愣!”

徐辉祖连连磕头,言辞恳切:“陛下,臣平日里对家中子弟管教不可谓不严,只是这徐增寿……他向来行事有些乖张,臣也曾多次训斥于他,却不想他竟如此胆大妄为,背着臣与燕王暗通款曲,臣实在是罪该万死,请陛下恕罪!”

此时,一旁的朱明也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深知这其中利害。徐增寿与燕王勾结,这对大明的局势无疑是埋下了一颗极不稳定的炸弹,朱元璋如此震怒也是情理之中。

(历史上徐达之子徐增寿,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就暗中与燕王朱棣有往来,为朱棣传递情报等,对建文帝这边来说就是一种背叛行为,最后也落得被建文帝诛杀的下场。朱元璋要是知道有这样的情况,说出那样冷冷责备魏国公(其家族成员做出这等事牵连魏国公地位和声誉)的话也是有可能的哦。)

朱元璋面色依旧阴沉如水,他缓缓踱步,每一步仿佛都踏在众人的心尖上:“徐辉祖,你可知道,这等私通藩王之事,于咱大明律例乃是重罪,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徐辉祖身子一僵,他深知朱元璋的手段,此刻心中满是绝望,但仍强自镇定地回道:“陛下,臣愿代弟受罚,只求陛下能饶他一条性命,臣定当严加管教,让他日后再不敢有此等行径。”

“哼!代弟受罚?你倒是情深义重。”朱元璋停下脚步,冷冷地看着徐辉祖,“这大明的律法可是你徐家定的?徐增寿犯下这等大错,必须要付出代价,谁也保不了他!”

就在这时,人群中的吕氏心中却是一阵窃喜,她心想这徐增寿犯事,朝堂局势必定会更加混乱,说不定能从中寻得机会为自己儿子朱允炆再谋些好处。可她面上仍是一副恭敬模样,不敢有丝毫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