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听,更是恼怒,指着朱雄英道:“你敢!朕是在教导你如何治理这大明江山,这等徇私之事,绝不能做!你给朕好好站在这儿,莫要再多言!”
朱雄英无奈,只得闭上嘴,满心忧虑地站在一旁,听着那廷杖声,心中默默为徐辉祖祈祷。
终于,那廷杖三十的刑罚执行完毕,徐辉祖早已被打得皮开肉绽,后背鲜血淋漓。侍卫们将他抬了起来,往魏国公府送去。
徐妙锦也被侍卫们强行带离了大殿,送往那圈禁之所。一路上,她目光呆滞,泪水仍在不停地流着,脑海里不断浮现着四哥在诏狱受苦的画面,还有大哥被廷杖时那痛苦的神情,她不知道自己这三个月的圈禁生活该如何度过,更不知道四哥和大哥的未来又会怎样,只觉得满心都是绝望与无助,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之中,再也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魏国公府得知徐辉祖遭受廷杖且要闭门思过一月的消息后,顿时陷入了一片慌乱与哀伤之中。府中的下人们忙前忙后地准备着伤药等物品,徐辉祖的妻妾们则是守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他归来,一个个眼中都噙满了泪水,满心都是对徐辉祖的尊重。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着汤和,眼中却透着一股寒意,冷冷开口道:“汤老狗,你就这样让咱为难呢?咱本念着你往日的功劳,对你还存着几分敬重,可你今日倒好,带着这徐家的两个娃娃来给咱添堵。你明知徐增寿犯下的是谋逆大罪,那是绝不能轻饶的,还非要掺和这档子事儿,你这是要与咱作对不成?”
汤和一听,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低头说道:“陛下,老臣绝无此意啊。老臣只是看着这两个孩子实在可怜,他们的父亲徐达与老臣乃是咱俩多年的生死之交,老臣实在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老友的子女陷入如此绝境而无动于衷。老臣也深知陛下您一向公正严明,此次带他们前来,也只是想着陛下或许会看在徐达的份上,给这两个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老臣绝不敢有任何与陛下作对的心思呀,还望陛下明察。”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哼!说话的机会?朕给过他们了,可他们呢?竟妄图拿咱的大孙来做文章,以为这样就能让咱改变主意饶恕那徐增寿,他们也太小看咱了!你汤和也是在这朝堂上混了多年的人了,怎么就看不清形势,还跟着瞎掺和?”
汤和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继续解释道:“陛下,老臣当时也劝过这两个孩子,说陛下正在气头上,此事未必能成。可他们实在是心急如焚,苦苦哀求老臣带他们进宫,老臣一时心软,这才……这才犯下这等糊涂事,还望陛下恕罪,老臣愿领受陛下的任何惩处,只求陛下莫要太过怪罪这两个孩子了,他们毕竟还年轻,是真的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呀。”
朱元璋听了汤和的话,脸色依旧阴沉得可怕,他站起身来,缓缓踱步到汤和跟前,盯着他的眼睛说道:“汤和,你以为你这番说辞就能把自己摘干净了?你今日这事儿办得可真不漂亮,咱若不惩处你,日后这朝堂之上,人人都能随意带着人来求情,那咱的律法威严何在?咱的旨意又岂能被人如此轻易地无视?”
汤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老臣有罪,老臣知道此次是老臣思虑不周,坏了陛下的规矩。老臣甘愿受罚,只求陛下能消消气,莫要因为老臣的过错而气坏了身子呀。”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汤和,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道:“哼!看在你以往的功劳份上,朕这次就暂且不与你过多计较。就罚你请一起吃饭。”
汤和如蒙大赦,赶忙磕头谢恩道:“多谢陛下开恩,多谢陛下开恩,老臣定当铭记陛下的教诲,绝不再犯此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