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炼焦厂(2 / 2)

接下来是选址和设计图纸这些工作,内门自会去找外门弟子协作,刘学勤只是把关就行,不需亲力亲为。

趁这段时间,刘学勤完成了两本经书的修订:

【塞音本经精修集注】与【塞音外丹总论】。

前者是在杨壁公之于众的那版基础上作了精修,并且加上了塞音老仙亲自做的注解。

后者则是老仙亲自所作,旨在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解释自然现象,比如日照、降雨、雷电等的基本原理。

由于他在大明没学过文化,所以写作大都是半文不白的,例如:

“我用丝绸摩擦玻璃,则玻璃有了电,何以验之?同相电则互斥,异相电则互吸,譬如磁石。彼用两块带电玻璃靠近,则可感斥力耳。“

“雷电与之大同小异,盖以云为丝绸,气为玻璃,相互摩擦,则生成带电积雨之云。两朵或数朵带异相电之云遭遇,则放出电流,是为闪电。”

“不同者,含电量殊异也。”

诸如此类,有立论,有假说,有演绎之法。

比起“将斧头悄悄放在床下,刀口向下,则这家媳妇一定生男孩。”之类的民间偏方,起码更容易验证。

科学之外,刘学勤也夹杂了些养生之法,但他开宗明义指出:

此方世界无有灵气,生灵纵然有根骨,也无法窥得登仙之路。

同时他又指出,即便不用修仙,人寿并非不可延长,只是这种延长也需要合乎天道。据老仙所知,人寿的极限是两百岁。

以此方世界有据可查的记载显示,寿命最长的人也不过百岁。

而由于饥饿、战乱、瘟疫等因由,很多人连成年都活不到,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我的养生法一共三点:一曰卫生,二曰营养,三曰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项,都需要适度,过犹不及。

这些来自后世的理念,在道场以及刘家堡已经推广开了。

这时候的人身体素质普遍很好,但卫生习惯太差了,很容易得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

所以刘学勤在山上山下都建了公共澡堂,鼓励大家多洗手、多洗澡。

用宗教的名义推行这些小事只是等闲,何况洗澡确实令人身心愉悦。

美中不足是这时候太缺油料了,斯峰去年做了一批肥皂,连洗发水都弄出来了。

但产量实在太少,只够给内门供应。堡子里也只有长老级别的人物家里才能用上这个,算是奢侈品了。

原先刘学勤还想在县里推广油菜和大豆来着,可橡胶草排在前头。连棉花都没扩产,其它作物只得往后排。

这就是真实的穿越,想几个月就造枪造炮,那不可能。

别说枪炮了,刘学勤要把这两本经书付梓,才发现狄道附近州县连印刷图书的书局都没有。

此时的甘肃几乎就是文化沙漠,别说文化,就连人口都很少。

全省范围也就一百多万人口,这还是经过二十年休养生息,再加上移民的结果。

尽管搞个活字印刷出来对塞音道场不是多难的事,但也不能啥都自己造,问题是这行短期内也形不成产业啊。

最近的书局在五百里外的秦州。

刘学勤突然发现,二十三岁的自己,跑的最远的地方,不过百里外的渭源县。

秦州,即后世天水市,绝对算个大城市了。

他决定亲自走一遭,将自己的传教事业往东推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