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绿化基金(2 / 2)

这补贴力度还是相当可观的,甚至比种地要划算。因为你还可以选择种经济作物,除了补贴之外,还有一份额外补贴不是。

不过造林也没那么简单,其中门道也很多。官府肯定是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并且要建苗圃,大大的苗圃。

这项政策是在陇东三府试点,要是成功的话,会在甘肃其余干旱地区推广的。

内阁支持力度很大,给三府粮税全部减免。

力争用十年的时间,让黄土高原重新返绿。注意,只是返绿。真正要改善当地生态,那起码要经过几代人努力才行。

“这么浩大的工程,谁来出钱呢?”

培训班上有位官员问出了大家心中疑虑,这些年财政情况大家都清楚,内阁年度财报都会印发白皮书,下发到各县。

户部是很难拿出这么大一笔钱的,所以刘学勤想了个办法,搞了个绿化基金。

这是塞国第一支基金,由王室内帑和户部各出一百万,共二百万元。组建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方向主要是股票、国库券、企业债券等。

后两者还没怎么发展起来,所以基本上就是投资股市。

基金管理公司采取了登报招募员工的方式,在塞音时报,包括【奇迹】在内的几份杂志上刊登广告,吸引了社会上大批人前往岷都应聘。

包括投资经理、风控经理、调研员等一系列没听说过的高薪职位。

除了不菲的底薪,还能有提成。而且办公室在刚建成的金融大厦,你要不穿双像样的皮鞋,那边门卫都不让你进门的。

汪小年看到报纸上的招牌信息就乐了,“这不正好和我的生意对口嘛”。

他就是当年介绍赵小四买股票的那位,后来把赵小四坑的老惨了。

但汪小年一直就干这个,渐渐地还真给他摸出些门道。

他发现很多外地人,甚至大明人想炒股却没时间长期住在会宁(现在改到岷都)交易,自然需要有人代办。

那些大户人家好说,留个管家、仆人之类的看着就行,但也有不少小市民就没这个实力了。

也是干这行久了,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一些外地人,在建立起信任之后,人家委托他代为买卖。

有些是给他一定权限,还有些是通过书信往来指挥。

后来他干脆注册了间公司,专门从事股票经纪的生意,如今也操盘了几万块的委托资金。

汪小年的投资策略属于稳健派,他自己的资金也不多,所以他对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职位很感兴趣。

结果凭借他长期从事金融投资的履历,竟然被基金公司聘用了。

但人家要求他自己掌管的私募资金要么解散,要么找人托管,而且要签订保密协议,负法律责任什么的。

而且从业者本人和家人的银行户头都要受到监管的,别人或许没意识,但刘学勤还能不知道老鼠仓的危害吗?

不过这次一共才聘请了六名投资经理,一个经理能操盘二十到五十万元的资金。资金多寡取决于投资经理的业绩,全靠自己争取。

一百元的月薪,还有业绩提成,这还是令汪小年狠狠动心了。

别看他现在自己开公司,但收入水平可远比不上基金经理。况且人家那团队专业的不像话,汪小年刚三十出头,还想提高下自己的业务水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