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花生、玉米、报纸、压路机(2 / 2)

高秘书闻言一怔,还想扭捏作态一番,忽然想起上师谆谆告诫,要真性情,于是大大方方叩头拜谢。

“回来!”

他正要去给内阁写信,又被刘学勤叫了回来,道:

“在新一期的老农时报上搞一个有奖征联,上联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奖金定一百元吧!”

高秘书还在琢磨上海在哪个旮旯,突然听到一百元,立刻不由自主想起对子。

“呵呵,你别琢磨了,就算你对出来也不给你奖金!告诉你把,下联是: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就是专门给大明人看的,这么搞一下,印象深刻些,就是点他们一下,山东不光能长大葱,还能种花生哩。”

这回刘学勤没再卖关子,一股脑儿和盘托出。高秘书听得直发愣,心说“这人得长了多少心眼啊,难怪人家是老仙呢!”

还是没忍住问了句:“上海在哪儿?”

刘学勤撇撇嘴,道:“乡下,小地方,这不重要。”

与此同时,永乐大帝正打马飞奔在一条开阔笔直的柏油马路上,这条路从南京直通北京,是和开通大运河漕运一时并举的两大项目。

今年塞国援助的一千万贷款,便用在这两个项目上。

大明没想到的是,为了这点儿事,塞国派来了上百人的审计团队,对原材料价格、工人工资、损耗、税费等都要复核,每个环节都有负责人签字,最后放款专员才一笔笔付钱。

大明官员请客吃饭人家也去,但是总会支付自己的那份饭钱,说是若不如此,被同僚举报会丢饭碗。

送礼行贿吧,便宜礼物人家收,重礼或者贿赂一律退回。

因为塞国的律法很清晰,谁的环节出了问题谁负责,丢饭碗事小,这种国际间项目,若是出事是要送去劳改的。塞国人天不怕地不怕,提起劳改则面如土色。

“陛下!这柏油路真是好,不伤马蹄,还略带弹性,儿臣感觉都要飞起来了!”

这回考察项目,汉王朱高煦跟着来了,他说的话朱棣很爱听,不由大加赞叹:

“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塞国人有的地方很轴,让人恼火!可要说这官场风气,的确有值得咱大明学习之处。”

这次与塞国官员近距离接触,很多消息通过御史言官锦衣卫等管道传到朱棣耳中,试问哪个皇帝不喜欢塞国这样的官吏呢?

但他也清楚得很,若是照办煮碗,生搬塞国那套,非得把帝国根基给毁掉不可。

这条路已经铺了五百多里,连跑两日的朱棣也有些乏累,终于在一架轰隆冒烟的大机器前头停下。

立即有官员凑上前禀奏:“皇上,这就是塞国给咱们提供的压路机,一共五台,算了一百万元,抵扣在贷款里了。”

“算大账,不要算那些小账!”

朱棣摆摆手,在太监搀扶下下了马,饶有兴致参观压力机作业。

这条公路宽十二米,沿中央线对向行驶。

地基事先挖好,铺上碎石子,都是严格按照塞国提出的规划施工的。

道路两侧有排水渠,由于采用水泥砌筑成本太大,大明方面建议对排水渠做了加宽加深。绿化带也有,不过隔十来米栽棵树苗,稀稀拉拉的,也没人在意。

施工倒也简单,是用那种切成一半的铁皮桶做槽子,下面弄了个铁皮炉膛,里头烧煤块。将槽子里的沥青和砂石之类划开,工人用木棍搅拌均匀后,就倾倒在地基上。

这种槽子有十来个,将一段路铺好,那压路机就拖着大铁辊子来回碾压,跟擀面条似的,一会儿就能铺成上百米。

那压路机方头方脑,显得有些笨重,上头有个工人不停往炉膛里添煤。每隔几分钟,蒸汽机就会发出一阵滋滋怪响,喷出大量热气腾腾的蒸汽。

“这蒸汽机可真是个好东西,听说塞国的火车就是这个牵引的?一次能拉动几千人?”

朱棣环顾群臣,问道。工部尚书宋礼忙上前回话,道:

“是的,臣去塞国观礼时乘坐过火车,的确很壮观,蒸汽机车头比这个大数倍不止,据说有两千五百匹马力!”

“嗯,要加大从塞国引进蒸汽机,不但要有燃煤的,还有燃油蒸汽机也要搞,此乃强大国力之利器,不可轻忽!”

“尔工部宜加快仿制,不能被塞国卡住脖子!对技艺精良的轮班工匠和军匠,可以破格招进宝源局嘛,役银可以免除,还要多发些工钱!”

朱棣说的轮班工匠,也是一种服徭役制度,他指的是被招入京师做工的那些匠人。由于塞国这些年工业化的进展,也给大明君臣时刻带来一种危机感,迫使朱棣也在尝试作出一些改变。

但皇上的恩泽雨露,也仅仅只能惠及极少数人。对大明这样一个仍然以农业为主的大帝国而言,摊丁入亩尚有可谓,倘若废止徭役,根本无法想象。

“老仙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诚哉斯言!”

看着热闹的工地,朱棣心头突然涌起一股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