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标准石油(2 / 2)

其实这些年塞国已经帮助大明初步开发了煤油市场,根据裘广德掌握的数据,去年塞国的煤油产量已经超过六万吨。

有约三万吨煤油通过正规或走私渠道进入大明,其中又有约一万吨通过转口贸易,流向日本、朝鲜等地,甚至有少量煤油销往美洲。

只要能把煤油价格打下来,裘广德估计,仅是大明,煤油需求量不会低于五万吨。

这是个接近千万两白银的生意啊,而且还有关税这个优势,他不信自己干不过塞国煤油!

可是,塞国为何会做这种损己肥人之事呢?那边才一千万人口,就算家家户户点煤油灯,那也用不了那么多煤油啊。

难道,煤油还有自己不知道的用途?

作为一名成熟的商人,裘广德思虑深远,但隔行如隔山,有些事你不懂就是不懂。

但不妨碍他先把事情做起来。

跟夏原吉来延安之前,他就有所准备。事情定局后,他立刻从景德镇调来一些窑匠,并且重金从塞国一家小玻璃厂挖了几名工人。

有烧玻璃的,有吹制成品的。这些人手里没有配方,但主要原料是知道的,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工艺条件。

塞音玻璃的技术也是这么一步步扩散出去的,但人家也无所谓。例如光学玻璃、强化玻璃、平板玻璃等等,一些核心技术捏在手里,后来者想破解这些,起码也得十几年工夫。

还得有化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作为支撑才行。

“我对玻璃没有太高要求,只要在透光的基础上尽可能透明,最核心的指标只有一点,那就是成本!”

裘广德对玻璃厂骨干开会时强调,他大致测算过,以塞国如今的实力,生产一盏煤油灯的成本可以做到一元钱以内。

而他想把基础灯型的成本压缩到五钱银子之下。

大明的铁质量不行,玻璃质量不行,但凑合做个煤油灯,肯定是没问题的。

买一升煤油,送一盏煤油灯,这是他既定的销售策略。

“每年只要炼出一万吨煤油,就能完成夏大人的要求。不过,一开始产量不能报高了,免得后续加码吃不消。”

裘广德心里正盘算着,一名亲信叫喊着冲进办公室。

“出油了!出油了!”

那亲信一脸喜色,塞国人虽然在延安发现石油,但不可能好心把油井留给大明的。裘广德的炼厂从设计就没考虑采油之事,所以他也得等那些商人的原油供应。

“在哪里?走,看看去!”

裘广德也有些激动,腾地站了起来。

“就在县城西门外打出一口油井,还有,还有南迎河也有一口井,听说喷油了!”

亲信抄起茶杯咣咣猛喝,裘广德道,“那是旺油啊!天佑我大明!”

说完,他又回到座位,在一张白纸写下两个大字:十元!

“你带人下去,传达标准石油公司告示,即日起,公司开始收购原油,价格一律按这个。”

“啊,会不会太低了些?”

亲信低声问道,现在隔壁庆阳府的石油价格还是十七块钱上下浮动呢。

“低什么?土里刨食的事情,哪有比这轻松的?哪个不愿干,我让知县把地收回去就是。”

“那,人家要是把油拉到庆阳去卖咋整?”

亲信又问,裘广德猛一拍桌案,怒道:

“反了天了!我看哪个敢?”

“改日你拿我的帖子,往巡检司衙门跑一趟,道明利害。回头我做东,在县里的聚八方酒楼办桌上等酒席,宴请诸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