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通用货币(2 / 2)

“大明的银行,往来汇兑仍然是采用白银,那怎么竞争的过塞音纸币呢?此其一也。”

“更重要的是,大明人口六倍于我国,但是富人的数量实在太少!”

“太祖皇帝搞改朝换代才封了六公二十八侯二伯,一共三十六户人家。文官集团,算你每年一百人,开国四十年也就4000户嘛;各级武官数量我这里没有,但充其量也就和文官差不多吧?”

“就这一万来户人,够干什么的?你们迁到北京的那些富户,根据我们了解,大概也就塞国的小康水平。”

“搞银行业,是要有一大批富人才可以支撑起来的。”

说白了,就是分配问题。农业经济创造的财富有限,除了满足老百姓基本生存需要,整个社会的富余财富,大部分都集中到皇室手里去了。

其次再到官员士绅这些人,在传统的生活模式下,这些人积存的财富也花不完啊,他没有投资的需求,全都存起来了。

整个社会没有投资,哪里来的利息?又如何吸引储蓄?

“难不成我大明就搞不了银行了?”

工部尚书宋礼不满地叫道,他这些年也主持了不少大项目,感觉过手的银子哗哗的,感觉大明的国力没有老仙说的那么不堪。

“当然可以,我这就有个现成的法子。”

刘学勤稍微卖个关子,杨荣起身作揖道:“请上师赐教。”

“办法很简单,其实你们大明也用塞国纸币就行了。”

“那怎么行!”

不知为何,大明众臣仿佛受到羞辱似的,齐声反对。

刘学勤招招手,示意大家听他说完。

“塞音纸币现在最大面额是十块钱,教民都叫红老仙,呵呵。是这样的,这不是经济发展太快嘛,下次合议会我们准备提案,印制更大面额的纸币,暂定为二十元和五十元面额两种。若是贵国同意通用货币,我们就把这两种面额的头像给大明皇上和皇太子。”

他这个不怀好意还是有些欺骗性的,等于直接满足了朱棣的虚荣心。这帮大明臣子多半还是知道自家万岁爷的脾气秉性的,也不敢替皇上做主啊。

宋礼到底更坚持原则,道:“上师何不将印钞机卖给我大明,我们自己印,想印皇上印皇上,想印皇后印皇后。我皇以仁孝治天下,依老夫之见,最大面额非太祖爷莫属。”

他这话可就留下了话把,有人眼珠子一转,心道:“好嘛,你竟然没提太子,看我回去不参你一本!”

刘学勤忙摆手,“那可不行,这印钞是我国金融之本,卖给你大明,到时候你印我家钞票,我印你家钞票,又无法甄别,此事万万不可!”

杨荣打个哈哈道:“上师你也说了,货币乃金融之本,万一贵国哪天信用破产了,我国的血汗钱,岂不全成了一堆废纸?”

刘学勤笑道:“杨阁老果然耿直,此事易耳!我将通兑银行放在你们京城,南京、北京都可以,银库也放在那边。你出一两银子,我给你兑一元纸币,银子就还放在银库,永不提走。我国万一信用破产,那银子不都还在你们手上,你拿回去接着花就行。”

“啊这!”

大明诸公没想到刘学勤这么大方的,一时倒想不出该怎么反驳。刘学勤见状,打蛇随棍上,继续蛊惑道:

“银行其实就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我们把蜀道山投资的银行、保险开设在大明,等于将我们的股市向你们的有钱人敞开了嘛。”

“据我所知,蜀道山的几只基金收益率还是不错的,最高的一只达到了23%。”

“况且,这些业务你们大明也可以学着做啊,你们来我塞国开银行,买股票,我举双手欢迎。”

“但咱们说句体己话,假如杨大人你有一万两银子想投资理财,你愿意放到蜀道山,还是放在一家大明的投资公司呢?”

面对这种灵魂拷问,杨荣嘴皮子哆嗦几下,还是选择沉默。

明清两朝实际上都是没有货币控制权的。

明朝的时候国内没有白银啊(数量很少),你怎么发行货币?

最后白银还是从美洲流进来的,西班牙人把从美洲搜刮的白银,一半拉到菲律宾那一带。然后这些钱分兵两路,一路从中国东南沿海走私进入明朝。

另一路从朝鲜进入东北,东北人,也就是女真人拿着这些银子和山西商队做买卖,交易盐铁、物资,直到后来入主中原。

这个过程中,大明是通过对外出口,来获取白银的。

清朝的情况就更为复杂,到了晚清时期,外国银元满天飞。道光十六年,清朝廷正式承认了外国银元的合法性。

到刘学勤这儿,他已经影响了美洲白银流向,干嘛不一步到位,把货币发行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呢?

至于白银银库放在大明还是塞国,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他还能枕着银子睡觉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