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2 / 2)

现在陈奕辰重生了,在系统高效的帮助下,他认为以现在的成绩,他定然能够考取一中的录取分数线。

陈奕辰不会再做那个默默无闻的择校生,他定然会刻苦学习,去做班级那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母亲张想容看到入学通知书后,很开心,但马上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但接着她又微微怔了一下,对陈奕辰说道:“辰辰,妈妈相信你进入高中后,一定能够在成绩上取得巨大的进步,还有三年时间,自己好好规划,你一定能行的。”

张想容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能说会道的人。尽管她经营着箱包店,但并非归功于她的口才,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店铺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然而,张想容在教育儿子陈奕辰的问题上,却显得有些唠叨和固执。

前世因为花费了几万块钱的择校费。这件事在她口中反复提及,似乎在提醒陈奕辰要珍惜这个机会。

她可能并不是真的想给儿子增加心理负担,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他更加努力学习。然而,张想容这种简单直接、缺乏深思熟虑的思维方式,以及她那直来直去的言辞,却让陈奕辰感到极大的压力和愧疚。

陈奕辰开始觉得自己必须回报父母的付出,否则就是不孝。这种心理负担逐渐让他变得自闭,不愿意与父母进行深入的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奕辰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家庭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

幸运的是,现在所有的情况都在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陈奕辰每天中午吃饭时,到了店子帮忙,就都潜移默化的改变张想容。

陈奕辰利用自身的懂事和乖巧,特别是交流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情商和智慧,他总是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倾听和理解张想容的想法。

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亲情,也使得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

如今,张想容知道陈奕辰长大了,很多道理比自己懂的都多,自己做好避风港的角色就是对陈奕辰最大的帮助,因此刚刚的话没有了以往的唠叨,更多的是对陈奕辰的鼓励。

妈妈张想容的变化,陈奕辰看在眼里。

然而,要说变化最大的,其实还是父亲陈建林。

在前世,陈奕辰与父母的交流逐渐减少,尽管他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意,但那种沉重的爱却让他难以真正理解。

陈建林是一个极度大男子主义的人,他的事业在后来遭遇了滑铁卢,但他从未向陈奕辰透露过任何信息。

所有的困难,都是通过张想容在唠叨时,间接地传达给陈奕辰的。

然而,当时的陈奕辰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善家庭的困境,也无法对父亲陈建林那种什么都不愿意透露的想法提出任何抱怨。

如今,网吧经营许可证的市场行情不断攀升,价格一路飙升。

陈建林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对于商机的敏锐度和追求成功的渴望让他时刻关注着市场的动态。

陈奕辰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利用父亲对事业的重视来进行交流和沟通。

父子俩之间的对话变得频繁,几乎每天都会就网吧证的市场行情、投资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讨论。

陈奕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在事业上得到父亲的指导和支持,还能够增进了与父亲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