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朝廷发报并通电全国。”
搞定法兰西人,汤潇逸下一步要搞定朝廷,或者说大义,
“闵军要集全国之力,与东瀛决战,势必免除倭乱,还我河山。”
“为统帅三军,请朝廷加封我为大将军,总揽中外军事,假节钺以号令不臣,以便与倭寇决战。”
“就这么发。”
如果汤潇逸是北洋,还可以玩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开府仪同三司那一套。
毕竟隔得近。
但汤潇逸目前在南方,主要兵力一得守家二得干东瀛,还得忙着培养人才,扩大工业规模。
根本没时间没精力没人手玩这一套。
而直接干翻朝廷呢,西南西北汤还有蒙古草原汤潇逸又顾不上。
要知道最差的秩序也好过无序。
所以只能慢慢来。
八月六号,前线依旧平静。
王福生收到消息后,虽然觉得让东瀛人这样赚钱有些不好,但还是松了口气,没有动作。
只要确定东瀛不是有什么阴谋就可以了。
根据汤潇逸的命令,王福生开始修建仓库,囤积物资,为之后的战斗进行物资储备。
此时,各领事馆领事,或者秘书,都聚集到了南洋大臣署衙。
汤潇逸在这里“宴请”各国领事。
其中甚至包括已经“和平”的东瀛人,跟在英吉利人身后来了。
汤潇逸的影响力和实力不断增强,加深了英吉利人的危机感,促进了英吉利和东瀛裹成一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汤潇逸进入了正题:
“非常感谢各位来宾,相信大家都互相认识,至少知道身份,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汤潇逸端着酒杯,走到英吉利人身边,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我为什么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请大家过来。”
“卫兵。”
汤潇逸喊了一声,卫兵端着巨大的地图,走到正中间。
“熟悉华夏历史的人都清楚,当前的朝廷其实是吞并了大明国,才有今天的领土。”
“这场战争持续了数百年,到现在都还没结束,而我,恰好是反抗军的一员。”
“今日,我决定起兵,复国。”
这番话许多领事没听懂,因为他们不懂几百年前的历史。
一旁的东瀛人诧异又惊喜的看着汤潇逸:
“汤大人的意思是,反清复明?”
汤潇逸眉头微皱,仿佛看到了什么脏东西一般:
“什么话?”
“我只是复我河山,可没说复明。”
不等东瀛人说话,汤潇逸打开地图:
“华夏历史代代流传,所以地图还是比较好找的,但因时代发展,版图与各国利益有所冲突。”
“我们准备还是以当前版图为目标,希望在我方进行复国战争时,各位不要插手。”
“新生国家将以开放的姿态面世,我们需要投资来建设工厂、铁路等设施。”
“也需要进口技术、设备,欢迎大家前来商议合作事宜。”
汤潇逸准备不要脸一次……好像不是一次了,管他呢。
政客有谁是要脸的?
他打开的赫然是秋叶海棠图。
“清国内战?这和我们并没有关系,不过汤大人既然那么有诚意,我想大家能看到的。”
英吉利领事眼前一亮。
开放好呀,它们就能卖东西了。
之前它一直在为进一步开拓清国市场而烦恼呢。
“不不不,不是内战,是两国战争,是两百多年前那场战争的延续。”
“两百多年来,我们丢失了大量领土,这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暂且不论。”
“但以此为界,如果有进一步侵占行为,你们还是直接派陆军来参战吧。”
“我已经在陆地将陆军扩充到了一百万,请不要低估我维持领土完整的决心。”
汤潇逸强调这是两国战争,让在场人皱起了眉头。
“你的意思是,你不打算在推翻清国后,履行该履行的义务?”
英吉利人站起身,紧紧的盯着汤潇逸。
“什么义务?”
汤潇逸反问到,
“普鲁士需要履行奥地利帝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签订的条约吗?”
东瀛人立刻站了出来:
“也就是说,你们并不打算灭亡清国?那么你们的目的呢?划江而治?”
汤潇逸微微摇头,果然干外交的没有傻子:
“现在谈这些还为时过早,如果我们灭亡了清国,记住是由我们灭亡,而不是其他国家。”
“如果我们灭亡了他,我们会基于国际法,与各国重新展开谈判。”
“但是,从这场尚未结束的战争开始,清国对外签订的一切条约,一切贷款合同,与我无关。”
“再强调一遍,我们是两个国家。”
这样混乱的做法,让汤潇逸感觉自己有些精神分裂。
但这是把水搅浑的最好办法,只要水足够浑,列强下场的顾忌就会越多。
当然,排除沙皇那个用脚思考的国家。
这也是汤潇逸希望看到的,让英吉利人左右为难,看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