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坏就坏在太小了,可供瓜分的利益不多,又没能力从外面攫取收益,便只好关起门来乱斗。
为什么明朝不会产生“庶孽禁锢法”这种垃圾玩意儿?说穿了就是盘面够大,官绅士族的嫡子和庶子都有蛋糕可分,大伙儿用不着斗个你死我活。
(华夏的历代王朝到了末期也会出现蛋糕不够分的情况,但我们的性子显然比朝鲜人更暴躁一些,习惯于通过掀桌子的方式进行重新分配。)
周宁在朝鲜没有基本盘,却有明朝这个强大的外部势力做靠山,一旦他获得了仁穆的名份,立刻就能整合那些失意的政治力量。
两班庶子这个群体一直不受待见,可他们的学识水平和办事能力并不比嫡子差多少,他们是最欢迎外部势力介入的一股政治力量,属于周宁的天然盟友。
大北派落幕在即,这帮人正急着寻求庇护,周宁的出现恰好为他们带来了摆脱困境的希望。
宫廷派的金尚宫就不用说了,她与大北派的立场一致。
小北派的实力很弱,要求也不多,但仍旧把持了个别要职,能为仁穆出山起到积极作用。(领议政朴承宗就是小北派硕果仅存的重量级人物)
他们与南人派是死敌,又进不了西人党的圈子,周宁只需伸出橄榄枝便能把他们拉进同盟阵营。
西人党不是李珲的铁杆支持者,关键时刻绝不会跳出来“保王”,所以周宁打算采取不主动招惹的策略,等仁穆坐稳了王太后宝座,再视情况而定。
先推翻李珲,然后扶持仁穆垂帘听政,接着与后金开战,最终目标是改造朝鲜的政治制度,使这个国家彻底沦为周宁的势力范围。
上述玩法和列强瓜分清朝没有本质区别,即笼络一帮代理人搞羁縻政策,进而蚕食掉朝鲜政府的权力。
请注意,蚕食政府的权力未必会降低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相反,殖民统治有时候会给落后地区带来一些福利。
明朝有很多土司就从羁縻政策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使自己所辖的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若非如此,白杆兵和酉阳兵又凭什么跑去辽东拼命呢?
爱恨皆有因果,不会无缘无故。
从庆运宫回来的次日,周宁立即部署了具体的行动方案,他的招数在后世看来很老套,但在当下却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他先叫崔吉俊招募一批小混混冒充儒生,来太平馆周边放火,并留下反对“庶孽禁锢法”的宣传标语。
在“御道上书”事件中,儒生曾向明朝使节呈递了请求为七庶子翻案的诉状,结果明使什么都没做,激进的儒生为了泄愤,而对明朝使馆实施报复就显得合情合理。
既然明朝使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使馆就有理由增加安保人员的数量,这个道理也说得过去吧。
同时周宁又派人前往宣州,从朴氏庄园内收容的辽东流民中,选五百名壮丁带回太平馆,正式开始筹建私人武装。
紧接着他拿出五千两银子交给李蒲,命其购买一批兵器军械偷偷运进使馆。(这笔钱是从金尚宫那里借来的。)
最后他把拉拢各派系官员的任务托付给了杨镐和李尔瞻,两人都欣然接受。
一天时间在紧凑的工作中不知不觉过去,周宁终于得到了片刻闲暇,他刚准备回屋享受小妾的温存,一位神秘的陌生人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