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舅顿时喊冤:“姐夫,平安,我是真忙,孩子他娘不懂事,我还能不懂事不成,明日我就去田家村给亲家赔礼道歉,把儿媳妇接回来,你们就放心吧!”
张老二和张平安也没在此时揪着这事儿不放,不管打的什么算盘,过几日就知道结果了。
而且徐小舅为人精明,张平安此时已经把事情点明了,徐小舅就不会再生出什么其他的想法,毕竟张平安这个外甥是他在临安唯一能靠的住的大树了。
不一会儿,夕阳西下,郭嘉下值后也过来了,大家一路逃难过来,倒也都熟悉。
而且知道他靠自己在驿馆站住了脚,还升了小管事,对他也是佩服的,都高看几眼,处好关系总没错。
晚饭在院子里摆了四桌,家里有柴房,空余地方大,张老二索性就打了三张桌子,两大一小,加上原房主留下的八仙桌,一共四张桌子,自家人在家摆个席面是够用了,平时不用的话可以摞起来放在柴房。
虽说只多了两个下人,但徐氏一下子就轻松多了,往日这种时候她都是带着女儿忙活,等散席后吃点剩饭剩菜将就一下,累的不行。
但今日有胡婆子和吕老头帮忙炒菜上菜,徐氏在菜上了一半后,便能坐上桌吃饭了。
女人坐的这桌还特意给她留了位置。
张氏也赞道:“平安他娘,今日辛苦你了,这两个下人买的不错,是懂规矩的,做事儿也利索,平安和五丫六丫还没成亲,可不能买些小丫头和年轻小子回来,你也是举人老爷的娘了,以后做事得大方点儿,架子排场端起来,左邻右舍多走动走动。”
徐氏难得被张氏当着众人面这么直白的夸赞,有些激动道:“娘,您放心吧,以后做事前我多想想,绝对不给平安丢脸!”
马氏见了再次喝了一肚子醋水,酸的不行,席面也不香了。
看着二嫂有下人使唤,还得婆婆夸赞,儿子又争气,甩了自己老远,她也发狠了,以后让几个孙子都去读书,她就不信了,都是老张家的种,自家还能差哪儿去!
李氏则平和多了,虽也羡慕,但心态好,她是一个十分信命的人,从小在穷洼洼里长大,她知道,这世上就是同人不同命的,现在的生活她已经很满足了。
孩子们就没这么多想法了,吃的好喝的好还有零用钱拿,各个快活的不行,吃的满嘴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