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长安西撤之路(2 / 2)

李隆基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爱妃莫怕,待朕集结兵力,平定叛乱,定能再回这长安城,重现我大唐盛世。”

说罢,他拉着杨贵妃,在一众侍卫、宫女和大臣们的簇拥下,缓缓走出了宫门。宫外,长长的队伍已经集结完毕,有运送粮草物资的马车,有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士,还有众多步行的官员及其家眷,百姓们也夹杂在其中,队伍绵延数里,缓缓朝着城西的方向行进。

郭子仪这边,接到了李隆基西撤的旨意后,便立刻着手安排断后事宜。他身披战甲,手持长枪,站在军队之前,高声激励着将士们:“弟兄们,如今陛下和城中百姓安危系于我等身上,咱们就算是拼尽最后一口气,也要挡住那叛军,绝不能让他们轻易追上来,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愿随将军死战!”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那士气仿佛能冲破眼前的重重阴霾。

郭子仪率领着军队,依托沿途的关隘、山川等有利地形,一次次地阻击着叛军。那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错,鲜血染红了大地。郭子仪身先士卒,他的长枪所到之处,叛军纷纷倒下,他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战神,守护着西撤队伍的后方。

而李隆基的队伍,一路往西,先是朝着京兆府西北方向的咸阳县望贤宫行去,此地距离长安约四十里。因准备仓促,当地官吏多已逃散,一行人狼狈不堪,杨国忠买来胡饼,百姓也献来一些粗饭,勉强果腹。

之后,队伍从望贤宫继续向西,到达金城县(今陕西兴平)。这一天众人又饿又累,到达时已近半夜,寻得寺庙中的食物才得以用餐,众人不顾身份地位挤在一起休息。

再接着便是抵达马嵬驿,在这里发生了那场震惊天下的马嵬驿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迫自尽,随后队伍继续西行,抵达扶风县。

从扶风县继续前行至扶风郡,在这里,面对士兵的不满情绪,李隆基以益州送来的赋税十万匹安抚众人,士兵们感恩,表示愿生死相随。

而后,队伍继续前行,六月十九日从扶风出发,夜宿陈仓(今宝鸡)。二十日至大散关,二十四日来到河池郡,随后离开凤州,进入阁道地段。经过半个月左右的跋山涉水,七月十日在益昌县境渡过古柏江,之后经过剑门关、剑州普安郡,十八日至巴西郡,最终于七月二十八日抵达成都。

在这漫长且艰难的西撤路途之中,众人可谓是历经了千辛万苦。一路上,天气多变,时而烈日暴晒,让众人口干舌燥,不少人走着走着便中暑晕倒;时而又暴雨倾盆,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马车深陷其中,行进的速度愈发缓慢。

沿途的一些村落,本就物资匮乏,面对这庞大的撤离队伍,也只能拿出些许粗粮、清水来接济,可对于这众多的人口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队伍中开始出现了一些抱怨声,甚至有人偷偷脱离队伍,想要自寻出路。李隆基听闻这些情况,心中忧虑不已,可此刻他也只能不断地安抚众人,让大家咬牙坚持下去。

尽管路途艰辛,但也不乏一些感人的故事。有士兵们主动将自己为数不多的干粮分给饥饿的百姓,有官员舍弃了自己的一些贵重财物,来为队伍换取更多的物资,还有一些医者,不顾疲惫,日夜奔走在队伍之中,为伤病之人诊治。

杨贵妃在这一路的颠簸中,也没了往日的娇俏模样,她看着身边受苦的众人,心中也是颇多感慨,时不时地拿出自己的一些首饰,让侍从拿去换些吃食来分给周围的孩童。

李隆基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场叛乱给大唐带来了多么沉重的灾难,也更加坚定了要早日平定叛乱,让百姓重回安宁生活的决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队伍在缓慢却又坚定地朝着西边前行着。他们穿越了一个个山谷,渡过了一条条河流,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

而郭子仪那边,依旧在顽强地阻击着叛军。尽管叛军不断地增兵,攻势愈发猛烈,可郭子仪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始终没有让叛军突破防线太远,为李隆基的队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终于,经过漫长的跋涉,李隆基的队伍来到了成都,在这里暂时扎下了营寨,稍作休整。众人望着身后那走过的漫长路途,心中满是感慨,既有对离开长安城的不舍,也有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李隆基站在营寨前,望着远方,心中默默发誓,定要尽快集结力量,收复失地,让大唐再次恢复往日的荣光,让那繁华的长安城再次成为天下瞩目的中心,让百姓们能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而此刻,他们的西撤之路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那平定叛乱、重回故都的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