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天宝殿试:募兵诗赋(1 / 2)

《大唐修仙封神录》第35章

时光匆匆,仿若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到了天宝四载3月1号这一日。清晨的长安城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雾气之中,透着些许朦胧的美。而在那宏伟壮丽的大明宫之中,却是一片忙碌而又庄重的景象,因为今日,便是圣上李隆基亲自主持殿试的日子。

卯时将至,阳光正努力地穿透云层,想要将那璀璨的光芒洒遍这宫廷的每一个角落。林逸早已穿戴整齐,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紧张,在宫人的引领下朝着殿试的场所——宣政殿快步走去。

一路上,他不禁打量起这宫中的景致。此时的宫中,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却也吹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希望能帮助你哦。

行至宣政殿外,林逸看到已有不少考生早早地在此等候。粗略一数,约有二三十人左右,这些人皆是各地科举选拔而出的佼佼者,个个神情专注,或低头沉思,或轻声诵读着自己准备的内容,显然都对今日的殿试极为重视。

林逸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穿梭,心中暗自思忖,今日这场殿试,必定是一场龙争虎斗,自己虽有几分底气,但绝不可掉以轻心。

不多时,只听得一阵钟鼓齐鸣,宣政殿那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众人赶忙整理衣冠,依次鱼贯而入。

殿内更是金碧辉煌,高大的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上方的龙椅上,当今圣上李隆基正端坐在那里,神情庄重而又透着几分期许。两旁站着数位大臣,其中便有那高力士,以及礼部的诸多官员,他们皆是一脸严肃,注视着走进来的考生们。

待众人皆跪下行礼,山呼万岁之后,李隆基轻轻抬手,示意众人起身。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今日朕亲自主持此次殿试,便是要从尔等之中选出真正的贤才,为我大唐效力。朕出题,尔等需认真作答,且听好了。”

说罢,李隆基微微一顿,目光扫视过众人,而后说道:“朕观我大唐如今虽繁华昌盛,但亦有隐忧。前些时日,朕听闻有一《百姓兴亡论》,其中对百姓与江山社稷之关系剖析颇深。今便以此为引,问尔等,在这太平盛世之下,如何能让百姓更加安居乐业,且能确保我大唐长治久安?再者,若遇天灾人祸,又当如何安抚百姓,保我大唐根基稳固?”

林逸心中一动,这考题竟与自己所着的《百姓兴亡论》有所关联,当下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他微微低头,沉思片刻,脑海中迅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日里对大唐国情的观察思考融合起来。

在众人还在思索之际,林逸已然有了思路。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躬身行礼,而后朗声道:“陛下圣明,草民以为,在这太平盛世之下,要让百姓更加安居乐业,首当其冲需重视农桑。农乃国之根本,当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此方能确保粮食充足,百姓温饱无忧。”

“再者,官府当轻徭薄赋,不可过度盘剥百姓。如今虽有盛世之象,但仍有部分地区百姓负担较重,若能适当减免赋税,必能让百姓感恩戴德,更加积极地从事生产。”

“而对于教化百姓一事,亦不可忽视。应广设学堂,让更多的孩童能够读书识字,知礼仪,懂廉耻,如此则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若遇天灾人祸,官府需第一时间出面安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自是首要之务,同时要组织人力物力,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并且,要让百姓知晓,朝廷始终与他们同在,不离不弃,如此方能保我大唐根基稳固。”

李隆基听着林逸的回答,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继续问道:“嗯,所言甚是。但朕又闻,如今江湖之中,有诸多修仙门派,其功法奇妙,神通广大。有人言,此等修仙之力若能为朝廷所用,必能助我大唐更上一层楼。尔等对此有何看法?”

林逸心中一喜,这可正中他的下怀啊。他本身便是修仙之人,对这方面自然有着独到的见解。当下,他再次躬身行礼,从容答道:“陛下,草民以为,修仙门派虽有神功妙法,但也需谨慎对待。”

“一方面,朝廷可与一些秉持正道的修仙门派合作。比如,可邀请其门派中的高手,在遇有外敌入侵或重大战事之时,协助朝廷御敌。其修仙神通,或可在战场上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如以灵力探查敌军动向,或施展法术抵御外敌的攻击等。”

“另一方面,对于修仙门派,也需加以监管。毕竟修仙之法威力巨大,若落入不法之徒手中,恐会对百姓造成危害。可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与各门派沟通协调,并监督其行为,确保其修炼和行事皆在朝廷可控范围之内。”

“再者,朝廷可鼓励修仙门派参与一些利民之事。比如,利用其神通帮助百姓兴修水利、抵御天灾等,如此既能发挥其优势,又能让百姓受益,同时也能让修仙门派更好地融入我大唐社会。”

李隆基听完林逸的这一番回答,不禁抚掌大笑道:“哈哈,林爱卿所言极是,见解独到,颇有远见卓识啊!”

一旁的大臣们见圣上如此高兴,也纷纷点头称赞。林逸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两轮回答,应该是赢得了不少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