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压轴好戏在后边(1 / 2)

情系集体户 司徒文曲 1105 字 1个月前

轮到箫师母登台了,她反串演唱了京剧《秦香莲》中包公的着名唱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虽是清唱,但是举手投足全是黑头花脸作派,唱腔也变成了男声。

京剧院的来宾们多是冲高萍来的年青演员,还是头一次见到她唱花脸,先是惊愕,后是拼命地为这位老艺术家叫好和鼓掌,带动了所有来宾,使场内欢声雷动。

一台演出倒数第二的节目被称为压轴戏,这个典礼的压轴戏是高萍的姥姥。

她的艺名叫筱桂花,1908年出生,16岁就和筱派创始人筱翠花同台演出。莜翠花比她大8岁,已经誉满京津唐,认她为师妹。为了拓展码头,师姐让她独组戏班,她便取名筱桂花,出京津唐,一路向东,经锦州,过沈阳,唱红了辽宁大地,当时英城也归属辽宁管辖,四通八达,是辽北重镇。

她在锦州和沈阳都没有场子,到英城后得到了罗家班的欢迎。罗家班是一个鼓乐班子,在道东天桥下有一个戏园子,有200多个座位,供路经本地的二人转和皮影戏艺人打场子。莜桂花的评戏班子来了后便唱红了。

罗家班子的少当家罗长庚吹打弹拉样样精通,平时靠办红白事养着这个场子。筱桂花唱红了,他便加入了她的乐师班子,三年之后,赢得了筱桂花的芳心,那戏园子就成他们的共同财产。

1930年,他们在戏园子后面的北一纬路建了那个三合院,结婚成家了。解放战争时,戏园子几经战火成了废墟。1948年3月英城解放后,人民政府发出了重建家园的号召,她和丈夫积极响应,出钱做东道主,在全城募捐,建起了当时英城道东最宏伟的、两层看台、能容纳800名观众的评剧院,为英城的新生做出了贡献!

她今年已经70岁了,因为天天练功,嗓音仍保持着年轻时的状态。评剧的旦角和京剧不尽相同,分为闺门旦、花旦、彩旦。闺门旦都是表演少女的,花旦可以包含京剧中的小旦、青衣和刀马旦,彩旦则包含青衣和老旦,莜桂花则属于闺门旦行当。

她比箫师母大10岁,对她的反串很欣赏,但对场下的热烈反映却一点也没有怯惧。但见她在儿媳的搀扶下,颤微微地走上台来,一上台便把儿媳撵下了台。当红梅报出她的唱段后,给她递上麦克时,她清了清嗓子说:“老了,身段跟不上了,只能唱了,献丑啦!”

乐队一响起,她便把麦克递给了红梅。第一嗓子唱出来,全场皆惊,谁也没想到那声音是从她口中发出的,全场立刻鸦鹊无声了。

她唱的竟是现代评剧《刘巧儿》的唱段“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里面的每句尾腔都充满了河北乐亭大口落子的味道,唱段中有“过了门,他劳动,我生产,我们纺棉花、学文化,他帮助我,我帮他,做一对模范夫妻,我就立业成家”和“过了小桥我用目观看啊,看见那河里的青蛙,它咕里呱呱地叫哇,河边的绿草儿披着大红花呀啊”的唱词,她揉进了俏皮的嘎嗒腔,唱出了一个未婚少女的青春魅力。唱完后,全场掌声轰起。

老人从红梅那又要过了麦克说:“选这个唱段是为了应这个景,也是嘱咐我外孙女,她们是自由恋爱的,要象巧儿那样和丈夫互相帮助,好好向她师傅学习,做一个模范妻子,立业成家。”

高萍快步上台抱住了姥姥泣声说:“我记住了,原谅我小时侯不懂事,没跟你学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