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为了解决军团长人数不够,而特意举办的武科结束。选取的人数,远远超过了既定规划,额外招收了很多人。因为陈曦所提出来的储备军团长,以及将校再培训和学习,所以招纳的人多一些。同样被录取的人,根据相对应的安排,前往对应的地方。而与此同时,整个奉高城内,也出现了较为大的变化。在开春之后,天气逐渐回暖,温度也逐渐上升,寒冷的天气逐渐远去。曾经驻扎在奉高城周围的军队,一支又一支的向外面调动。不管是屯田兵也好,还是常规军也好,都接到了相对应的命令,前往通知的地点。大范围且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自然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条战线却陷入了繁忙当中。不过不管是陈曦还是刘备,对于这一点,都不怎么在意。本身就是为了造势而采取的行动,自然无所谓泄露或者不泄露。不过该有的动作还是要有的,只是打击的力度相对较轻。同样的,作为文臣和武将,在这种大规模的调动下,也开始前往各自的区域。赵云带着徐庶,李典,李条,白饶等人,还有属于自己的白马义从和赤血骑,加上屯田兵,合兵八万余人,浩浩荡荡开赴徐州,在徐州进行驻扎和开辟屯田。而贾诩和李优,作为另一路的实际指挥者,带上了徐荣,华雄,段云等人,还有一个城北建造中心的卢军,再加上提前准备好的辅兵一起,合兵五万,前往济北国卢县。前往东莱港的部队,则相对稀少了很多,并且命令也有相对的变化。由鲁肃带头,带领司马懿,还有两万左右的辅兵,直接前往东莱港,等待着甘宁的回归。到时候再带着甘宁,太史慈,陈到,卢民等人,直接走海路,入黄河口,等待时机。而作为中路,一切的主力和吸引目标的人选,则由刘备亲自带头。刘备带领着许褚,武安国,张飞,黄忠,孙康等人,加上各自的本部军团和卢植准备的特殊辅兵军团。并且还从青州那边,抽掉了一部分屯田兵,补充军队的数量,使人数可以达到四万人,然后开赴历城。而在文臣方面,则带上了法正,刘晔还有卢奇等人,并且带上了卢植进行坐镇。带领着这些人前往历城以后,便可以和关羽汇合,使文臣和武将的数量达到另一个程度,并且军队的人数也来到了八万人。刘备在到达历城以后,便按照之前规划的计策,开始进行实施。先是大张旗鼓的宣告了自己的存在,再命令士兵开始大规模的伐木造舟。之后公开的发布了告示,诉说着袁绍的行为,到底犯了哪些错,为什么要打他,做到师出有名。然后移动自己的军队,在靠近黄河边,重新扎出了一个营地,做出一个要渡过黄河向袁绍进攻的样子。各种旗帜琳琅满目,遍布于整个大营的周围,根本不怕别人观察。如此光明正大的情况,自然引起了其他诸侯的注意力。曹操在听闻这个情况以后,也只能暗自的叹了一口气。不管是真打还是假打,现在都没有出兵的机会。虽然手中残留的士兵,还有一战的勇气和实力,手中的文武也足够给力,但是在舆论的压力之下,短时间之内,他是不可能再起战争了。不过刘备的行为也给他带来了些许的好处,至少天下的舆论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纠结他的事情。而在袁术的军中,收到这个消息以后,只是静静的瞟了一眼,随即就没有了再看的想法。有人要去打袁绍,他双手双脚赞成,反正又干不掉袁绍,多打一打袁绍脸皮也好。在这种情况下,最为紧张的,莫过于袁绍。本来等着开春之后,便调集足够多的军队,直接开赴北上,强行将公孙瓒打死。没成想刘备反应如此迅速,居然亲自带兵来到了历城。不管是不是真的要打他,他都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但是对于公孙瓒的进攻,又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轻易的取消,他已经往里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倘若一旦取消,整个冬天丢进去的东西等于白费,甚至有可能成为反向迫害自己的阵地。那样的话,事情就很难办了。稍微思考一下利弊,袁绍便下定了决心,不再犹豫。经过与众文臣思考和商量以后,决定兵分两路,南方防守阻击,北方相对进攻。同样的,为了缓和刘备到达前线造成的士气影响,袁绍也决定带领士兵,直接前往黄河,在黄河周围结营扎寨,与刘备军对峙。经过左挑右选,袁绍最终选择了平原县,作为军队的主要补给地和后勤中心。面对刘备气势汹汹,八万人诈称十万人的行为。袁绍也选择谨慎以待,带领着麾下的文武,直接前往平原,同时从周围各郡县,直接将后备士兵拉出来。一时之间,由袁绍亲自带领的军队,人数达到了十五万人之多。至于其中新兵与老兵的比例,就相对较低,不过用来防御,已经足够了,毕竟黄河天险,真的能够阻挡大多数的情况。相比于防守,袁绍更看重于进攻。而用于进攻公孙瓒的军队,准备的更加的充分和充足,老兵的比例也更高。一支整齐的十万大军列阵于冀州北部,由鞠义,朱灵等人率领,许攸,审配,田丰等人相随。为了加强这一支部队的攻击力量,袁绍将自己的心腹爱将,颜良文丑全部放了过去,并且将手中,训练没多久的骑兵,全部交给了这支部队。袁绍则带领着张郃,高览,淳于琼,蒋奇等武将,辅以众多的文臣,坐镇于平原郡,遥望黄河,安营扎寨,列阵以待。对于袁绍来说,双线开战并不明智,但有的时候,战争并不是由己方决定的,真的要双线作战,他也不会畏惧。偿还8月章节,还有1章……(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