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还注重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对于那些掌握传统手工艺、民间歌舞、传统医术等技艺的老人,社区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组织年轻村民向他们学习。例如,一位擅长传统中医正骨疗法的老中医,社区为他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室,让他带徒授艺,将这一珍贵的传统医术传承下去。同时,社区开展文化传承志愿者活动,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返乡大学生参与。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整理乡村文化资料、组织文化活动、推广乡村文化产品等,为乡村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社区营造过程中,村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逐渐增强。大家开始重视对乡村环境的保护,意识到乡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文化记忆。于是,村民们自发地参与到乡村环境整治活动中,清理河道、修缮古桥、保护古树等,让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相得益彰。
四、面临的挑战与破茧之路
然而,乡村文化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文化传承人的断层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不愿意留在乡村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导致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例如,某乡村的传统打铁工艺,由于缺乏年轻学徒,只剩下一位年迈的铁匠坚守,一旦他无法继续工作,这一技艺可能就会在当地消失。
其次,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建设旅游设施、打造文化产品展示平台、开展宣传推广等。但许多乡村经济基础薄弱,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同时,乡村的交通、通信、住宿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也限制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一些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乡村,虽然有很好的旅游资源,但游客数量稀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再者,乡村文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下,面临着文化认同危机。城市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使得一些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对本土乡村文化缺乏兴趣和自信,认为乡村文化是落后的、土气的,更倾向于追求现代时尚文化。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培养文化传承人、扶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等。例如,政府可以资助乡村传统技艺传承人的生活补贴,鼓励他们收徒授艺;投资建设乡村文化旅游公路,改善交通条件。
教育部门应加强乡村文化教育体系建设。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更多乡村文化内容,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教材,并开展乡村文化实践活动。同时,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开设与乡村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企业可以通过投资乡村文化项目、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艺术机构可以与乡村合作,开展文化交流、艺术创作等活动,提升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志愿者组织可以组织更多的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文化支教、文化帮扶等活动,激发村民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乡村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既有古老传承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元素融合的创新活力。通过社区营造凝聚力量,克服面临的挑战,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续写独特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