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振振有词道:“我都已经拆线了,拆线了就是彻底好了。
医生都说,只要不做大动作就没事儿,我就跟来看看,又不干别的,你们不能软禁我。”
兄妹两个无法,只好带上这活爹。
晏晋城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尽管以前在电视上,或是刷视频的时候看过人家用无人机施肥洒药。
但自家用这么高科技的东西还是第一次。
尤其是操作这玩意儿的还是自家的儿子和宝贝女儿时,晏晋城还是非常惊讶和骄傲的。
这足以证明,读书学知识是有大用的,哪怕是种田也都比别人轻松太多。
兄妹两个,每人操作着一架无人机,前一架施肥,后一架紧跟着喷药,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默契十足。
自然,工作效率也是大大的超出了晏晋城的预期 。
连连惊叹“这东西好啊,高科技就是牛。”如何如何。
无人机在城市里并不稀奇,但是在农村,尤其是大多数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农村还是挺稀罕的。
他们去喷药这天刚好星期天,学生们都放假在家。
因此,无人机的独特嗡鸣声,很快就吸引了附近村里的许多人跑来看热闹。
大家都惊叹于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各种关于无人机的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孩子们。
晏宁和晏殊兄妹不仅不会驱赶他们,还会不厌其烦的给孩子们解释它的工作原理。
听得孩子们发出一阵阵惊呼声。
兄妹俩又趁机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将来也做一个出色的科学家,研发出比无人机更厉害的东西。
不管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如何,起码,现在给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说不定哪一天,这其中的一棵就开花结果了呢?
归根结底,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市的孩子笨。
他们只是差在了基础条件上,比如家庭出身和成长环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也正是因为起点比城里的孩子低,他们想要取得成功,往往需要付出比前者多数倍的努力。
至于大人们,则更倾向于问无人机的价格。
对于这个会飞会自己给稻田打药洒肥料的东西,他们很是眼热。
然而,听说这玩意儿一架就要十多万时,便立即偃旗息鼓了。
买一架这玩意的钱,都能买一辆车了。贵成这样,也就晏家这样的大户能用得起了。
晏宁同他们说,网上也有便宜的,几千到几万的都有。
他们也还是摇头,说这样的高科技不会用,若是摔坏了,那不得心疼死。
晏宁也没有勉强,反而她十分理解。
农民们的钱难赚,哪怕是几千块钱,他们可能也要攒好久。
因此,在做任何决定前,都会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兄妹两个相互配合,三架无人机轮流操作,仅仅只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将近2500亩农田的喷洒和施肥工作。
这几乎是以往几十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这还是建立在不熟悉机器的前提下。
等今晚回家充足电,相信明天能喷洒的田亩数会更多。
晚上,晏家直接把饭桌摆在了后院的凉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