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使者们的震撼(上)(2 / 2)

工序繁多,从棉花到成品布一条龙。

走了半炷香,杨开山他们到达地方。

眼前是两扇气势恢宏的朱漆大门,门上的紫色牌匾写有“皇家布坊”四个大字。

布坊的门前,立着十几名手持长枪的士兵,目光锐利的扫视着过往的行人。

能够看到,一辆辆装满棉花的马车驶入其中,而后又看到装有白布的车子从里面出来。

士兵们都认识杨开山,略作询问后,便放他们进去。

进入布坊,就见到许多工人在这里忙忙碌碌。

“这里是给棉花剥籽的地方。”杨开山率领大武国使者们走进第一个厂房。

只见几名工人将一筐筐带籽的棉花倒入某个木质机械中。

紧接着,洁白无籽的棉花就从另一边冒了出来,速度很快。

非常的神奇。

“这也可以啊?”刘晗揉了揉眼睛,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大武国,都是用人手工剥籽的,速度不知道慢到哪里去了。

光是这个环节,就能省去不少人力。

再然后,杨开山又带着这群使者们走到纺纱车间。

这里有几十台纺纱机,将无籽棉花卷成白色的棉线。

仅仅几个呼吸的功夫,线团便已成型。

而每台纺纱机,只需要一名工人用脚踏板操纵。

大武国使者们简直麻了。

最后是织布间,同样有十几台机器。

只见飞梭快速运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把棉线织成白布。

刘晗他们总算明白过来,为何大乾人看不上布匹了。

就这速度,能轻易产出足够全国人民做衣服所使用的布。

他们每年想要上供的十万匹布,简直就是个笑话。

“我算是彻底服了。”

“此次的大乾之行,在下受益良多。”

使者们对于大乾的生产力,有了清醒的认知。

飞梭、珍妮纺织机等这些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是极度落后。

但在封建王朝中,却是非常先进。

杨开山继续讲解:“布坊产出的白布,会先送往染坊进行染色,然后再送到成衣厂做出成品的衣服。”

“你们直接卖成品衣服?”刘晗更惊讶了。

一般情况下,都是拿着布匹找裁缝,量身定做。

刘晗不解的问:“那如果做出的衣服不合身,该怎么办?”

杨开山解释道:“很简单,从大到小所有型号都做一遍,全国百姓那么多,总有能穿得上的。而且,黎民百姓没有太大的要求,差不多就行。”

“缝衣服有没有机械?”刘晗又问。

杨开山道:“有,神明大人管它叫缝纫机。”

“带我们看看吧。”

“好。”

杨开山又带着大武国使者们去成衣厂。

就在布坊不远处,很快就到了。

在刘晗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一件又一件颜色鲜艳的衣服被制作出来。

速度之快,让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