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短视频毕竟是一个场景化的东西,如果连真人讲解都没有,没有真实人物的背书,没有工作的场景,那样的话,视频的可信度与短视频的基础逻辑应用是不相符合的。
现在卫薇看到很多短视频,那些数据比较好的短视频,不但有真人出镜,并且不是一个人出镜,而是一个团体,三四个人出镜。
很多时候,都是几个人以聊天的模式或是一个小短故事的形式把产品融入进去,这着实不会让用户那么反感。
虽然公司做短视频的最终目的是把产品销售出去,但如果只是一个人赤裸裸的讲产品。
很多人看到之后一般都会划过去,这样视频的推荐与初期数据都会不好。
如果冷启动期的视频数据没有做好,那么后期推荐量势必会受到影响。
如果视频被很多人标注为不感兴趣,那它后期的推荐量,播放量,点赞这些数据又从何做起?
如果这些基础的数据都没有做好,那短视频这一块儿又何来的辉煌?
这本来就是一个连锁反应。
卫薇虽然有点懊恼自己想的太多,但还是决定要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路整理成一个图表,以一个系列的形式,最后要画成一张思维导图与工作流程图。
对于思维导图,卫薇应用的并不是很多。
但卫薇知道思维导图是基础的框架。
卫薇决定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用填格子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工作流程图。
虽然工作量会比较大,但是卫薇还是决定要把前期的工作做到位,只有这样后期的落地才具有可执行性。
在卫薇做思维导图的时候,她发现齐豫的那个方案落地起来着实比较容易。
只需要做一些知识类的语音输出就可以了,所以齐豫知识讲解方案的可执行性比较强。
虽然这也是卫薇之前最开始想要做的方式。
但今时不同往日,或许现在公司对短视频的要求着实提高了,齐豫这个方法也着实需要再实验一遍。
其实根据卫薇的思维导图,齐豫所说的这些东西,卫薇也是要融入到自己的视频内容里面。只不过是以多人物,多场景的方式进行讲解,而不是干巴巴的细说产品知识。
但这就牵扯到内容方面的东西,卫薇感觉自己现在做的像一个小短剧的形式。
这让卫薇想到目前比较火爆的短剧推广模式,但人物道具这些又成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
毕竟拍摄,编导这些都又是一个成本的,对公司来说。
卫薇在电脑面前大家坐了两个小时,看看时间,已经11:00了,卫薇却越想越觉得自己所想的短视频运营计划似乎不具有可执行性。
卫薇似乎觉得自己在这儿坐了两个小时,几乎是做了个寂寞。
自己的工作计划不但没有完成,还觉得不具有可落地执行性。
一个不具有后期可执行的计划,那就是对时间的不负尊重,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但卫薇又觉得如果不这样去写短视频的计划,公司的短视频运营这一块儿着实很难取的比较好的业绩。
卫薇看着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呆呆的在电脑面前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