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蜀军反扑(1 / 2)

宁山县内的蜀军将校想得很好,但叶白早有防备,在西、北两城之外,虽然没有布置大批兵马,可也有赵云麾下的骑兵巡弋,上千名骑兵分布在广阔的区域,想要无声无息地逃出去可没有那么容易。

一天下来,死在巡逻骑兵手中的传令兵就不下百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了十几封求援信,不但有送往平山县和益石县的,还有送往蜀国境内的,看样子宁山县内的蜀军是不惜一切代价寻求救援了。

看到锦衣卫送来的,沾染了血迹的求援信,叶白心中不惊反喜,既然宁山县会选择向平山县和益石县求援,就说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派出了两路偏师偷袭两县。

数千人的部队行军,动静当然不小,叶白也没有指望能够一直瞒着蜀军,可只要能够晚暴露几天,不给蜀军留下太多的反应时间,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为何他要着急忙慌地统率主力北上,强攻宁山县,不就是为了吸引蜀军注意力,将目光都吸引到自己的身上,让蜀军误以为他们的战术目的就是攻克宁山县而已。

“将军,这等瞒天过海的计策瞒不了多久,随时都有可能暴露,还是尽快攻克宁山县,抽调兵马,随时支援两位杨将军为好。”

与心生喜悦的叶白不一样,戏志才脸上的表情虽然依旧是云淡风轻,但其话语之中,却是透露了一丝丝的担忧。

点了点头,叶白当即从善如流地说道:“传令各部,明日加强攻势,各曲轮番上阵,不要顾惜伤亡,不给城内蜀军喘息的机会,尽快破城。”

“诺。”

有着兵将卡牌系统在,叶白的确是不需要考虑伤亡的问题,哪怕是用人命去填也完全可以。

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虽然作为一名穿越者,从来都没有把太始大陆上的土着们当成真正的同胞,可也不会漠视生命,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让麾下这些忠心耿耿的士卒们,付出太大的伤亡。

攻城战向来都比较惨烈,除非双方之间的差距太大,否则都是用人命去填的,叶白这道命令一下,那些原本顾虑伤亡,准备用时间来消灭蜀军兵力、士气的将领们,就要改变打法了。

果然,第二日的攻城之中,各部攻势更加凶猛,很多中低级军官亲自上阵杀敌,凭借过人的武艺,多次杀上城头,攻陷了一段段城墙,给身后的士卒提供了立足之地。

宁山县内的蜀军,在昨日的战斗中,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眼见得秦军攻势太猛,城墙更是连连失守,再也顾不得许多,将特意保留的预备队,全部派上了城头,没有半分保留。

不管是在冷兵器时期还是热兵器时期,任何战争,预备队的作用都是极大的,没有了预备队,就意味着失去了最后的力量和底牌,但凡有点能力的将领,都不会忽视预备队。

宁山县城内的预备队的确是没有了,不过青阳卫的那位大将军还是有些能力的,并不是尸位素餐之辈,之前的战败有着多种因素存在,并非他过于无能。

面临这等困境之下,反应也是相当迅速,把身边的亲卫抽调了出来,再从逃回县城的万余残兵中,尽可能地挑选出了2000名还有些理智和战斗力的士卒,组成了一支预备队。

这支预备队被他以都为单位分成了10几支,分别交由那些部队被打残的牙将、裨将乃至偏将统率。

将近3000人的生力军,被青阳卫大将军分成了三支兵马,轮流担任预备队和救火队,集结城下,随时准备支援。

城墙上一旦有秦军登城,并且占据了一段城墙,预备队立马出动,击退秦军,把丢失的城墙重新夺回来。

攻城的秦军,能够这么快就占据部分城墙,除了士气高涨、装备精良之外,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多名校尉都身先士卒,亲自带头攻城。

新建的武安军,可没有什么关系户和走后门的,一切都是以实力说话,讲究的就是一个能者上、庸者下,能够担任军官的,都是队伍中的最强者,没有滥竽充数之辈。

靠着校尉、都尉等军官的浴血奋战,才杀得城头上的蜀军守军节节败退,丢失了多段城墙。

有叶白在,武安军的战力的确不弱,甚至比秦、蜀两国很多的主力卫军也是不差,在占据着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攻破一个宁山县,其实难度并不算多。

可如今的宁山县,却相当特殊,逃回来的万余蜀军残兵,近乎是废掉了,短时间内没有半点战力,青阳卫大将军就算是从矮矬子里拔高个子,也不过是挑出了2000人,勉强能够作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