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充足的防御兵力,青阳卫大将军就有足够的把握守住宁山县城,坚持到后方的援军到来。
尽管连连战败,他和青阳卫的结局不会太妙,但至少保住了三座县城,没有让付出巨大牺牲才夺下的西城府全面沦陷,应该不至于被砍头,丢官降职是在所难免,但却保留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只要能够有机会立功,凭借他身后的人脉关系,重新晋升上来也不是没有机会的。
青阳卫大将军的设想很好,但是不断前来汇报战况的传令兵,却带来了一个个坏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这位大将军的头上,将他淋了个透心凉。
数支由武将带领的预备队,冲上了城头,可双方刚刚交手,这些在昨天的战斗中大发神威,杀死、杀伤不少秦军士卒的将领们就仿佛变了个人一般,不过三两回合就被秦军斩杀当场。
领头的武将被当场斩杀,蜀军的士气瞬间大跌,再被士气高涨的秦军一冲,更是阵型不稳、溃不成军,不但没有能够如愿地将丢失的城墙重新夺回来,反倒是丢失了更多的城墙,亏麻了。
从传令兵口中得知战况的青阳卫大将军,如遭雷击,不过在身边副将、亲卫的提醒下,还是很快回过神来,再次下达命令,继续抽调预备队登城,严令一定要将城头上的秦军赶下城去。
就这般,一支支蜀军预备队,就如同营救爷爷的葫芦娃一般,不断地登上城头,想要将登城的秦军赶下城去。
然而事与愿违,这些预备队也是拼了命,奈何实力不如人,带队的武将虽然武力超过了普通士兵,但面对4名武力值普遍超过90点的猛将,真的有些不够看。
不要提赵云、王彦章等人了,就算是武力值相对较低的王孝杰,此刻也如同一个杀神一般,手下没有一合之敌,前来阻拦的蜀军士卒纷纷死在他的刀下。
就算是蜀军中那些武将,凭借自身武力,倒是能够与王孝杰过上几招,但一二十回合之后,他们还是无力地倒在了王孝杰的刀下,成为了王孝杰的战功。
将领比不过,士卒也同样不是对手。
为了这一次攻城,叶白和王翦两人都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率先登城的都是精锐士卒,铁鹰剑士、先登死士、北府军、丹阳兵等等精锐部队都投入到了战斗之中。
虽然不是相同的兵种,可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精锐部队,在叶白的大力支持下,身上的甲胄、手里的兵器都算是这个时代最为精良的一批。
这样的精锐部队,老兵、精锐折损殆尽的青阳卫如何能够抵挡,虽然拼了命地作战,可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往往需要付出数人乃至十数人的性命,才有可能击杀或者击伤一名秦军精锐,战损比完全不对等。
尤其是当身着步人甲,相对笨重的陌刀兵登上城头的时候,蜀军的灾难就彻底降临了。
原本面对秦军精锐士卒身上的铁甲之时,蜀军士卒手里的刀枪就显得有些无力,堪称冷兵器时代最强防护的步人甲,更是让他们深深绝望。
长刀、长枪打在步人甲上面,除了溅起点点火星,不过就是留下了数道白痕,根本就无法将其破开。
而陌刀兵的反击,对于蜀军士卒来说,更是难以承受,一刀劈下,不管是穿着皮甲还是铁甲,在陌刀攻击之下,都没有太好的效果,连人带甲被劈成两半,难以幸存。
不到一个时辰,东、南两面城墙就已经沦陷了大半,顺利登上城头的秦军已经超过了千人规模,优势已经越发明显,青阳卫防守下的宁山县城防御体系已经变得摇摇欲坠。
一个个传令兵不断带来坏消息,青阳卫大将军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专门准备的30多支预备队已经全部投入了城头上,如今除了军营中那还没有恢复过来的残兵之外,就仅有他身边的亲卫可以调动和支援了。
打到现在,守城的蜀军已经损失惨重,30多支预备队已经折损了20多支,也就代表着青阳卫核心力量损失了20多名武将,此战就算勉强获胜,青阳卫也将会失去作战能力。
没有了这些核心将领,就算补充再多士兵,也不能重建青阳卫,换言之,青阳卫已经完了。
以蜀国的国力,重建一支主力卫军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重建的青阳卫与如今的这支青阳卫已经没有了什么关系,与如今的青阳卫大将军,更是没有了半点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