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民心安定,征兵的工作可以说是第一时间展开的,从县城中征召新兵。
武安军虽然已经成军,可目前还没有满编,人员缺口足足有一半之多,府军也需要重建,需要征召的新兵可不在少数。
重建宁山县的府军倒是不难,抽调一批低等级的士卒充当骨干,再补充一批新兵即可,反正也不是当成主力部队参与战斗,不需要他们有多强的战斗力,只要把人员编制凑齐也就可以了。
重建府军的事情,叶白懒得去管,直接交给王翦就行了,以他的能力,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好,更何况还有章邯从旁协助,也不会让王翦太过辛劳。
在府城征召的5000名青壮随同主力来到了宁山县,这是叶白提前准备的后备兵源,宁山县一役,那些蜀军残兵因为营啸,士气低落、没有任何战斗意志,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们全部俘虏。
虽然没有爆发流血冲突,可该有的奖励,兵将卡牌系统可没有任何折扣。
这将近1万人,能够从混乱的营啸中杀出来,可都不是等闲之辈,除了某些运气极好的家伙之外,剩下的人都是青阳卫最后的精华,不是老兵就是精锐,给叶白送上了一批高等级的士兵卡。
正是有着这批数量不少的高等级士兵卡,叶白才能够一口气派出上万骑兵突袭天庸关,还能够将剩下的3000余青壮补充到前营之中,让连续经历两场大战后的前营恢复满编。
征兵的工作进展并不太顺利,毕竟宁山县的战斗才刚刚结束,大部分百姓依旧有些忐忑,除非实在活不下去,看上了安家费的穷苦人家以及那些心有抱负的人之外,很少有人会在这个时候主动从军。
叶白也不着急,反正他所能够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现在一边在宁山县休整,一边等候三路偏师的消息,顺便也是等待着系统的奖励。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叶白收复宁山县的第三天,数匹快马飞奔到了北城,在出示了身份令牌,确认身份之后,被北城的守军用吊篮吊上了城墙。
他们乃是军中的传令兵,带来了前线最新的消息。
杨业、杨延昭父子二人都是一时名将,不但勇猛过人,统兵能力也是排得上号的,统率偏师偷袭平山县、益石县并没有遭到太大的阻碍。
平山县的守军,根本就不知晓青阳卫惨败的消息,缺乏防备,被杨延嗣统率小股骑兵杀了个措手不及,城门被抢占,并且一直坚持到了杨业主力的到来。
锦衣卫的情报没有出错,平山县的蜀军仅有3000人,而且有一半都是新近补充的府军,战斗力不足,在城门已失的情况下,无力回天,随着镇守的蜀军牙将死在杨业的金刀之下,瞬间就溃败了。
3000余守军,有1000多人被杀,1000多人走投无路下选择投降,仅有数百人趁乱逃离了平山县城。
杨延嗣奉命率领骑兵一路追出了30多里,再次击杀了数百名蜀军逃兵,才率兵返回平山县城,漏网之鱼是难免的,但却也已经无伤大雅了。
杨延昭的运气就没有杨业那么好了,不知道是守城的蜀军牙将太过谨慎,还是他们不知道从什么渠道获知了消息,竟然防备相当森严。
杨延昭需要坐镇指挥,手下没有杨延嗣这等猛将,派出抢夺城门的部队在蜀军的拼命阻拦下,没有能够成功,被迫强攻。
虽然有些波折,但是结果并没有什么不同,兵力占据优势,装备更加精良,战力也更加强大,还有杨延昭这等名将亲自指挥,不过3日的时间,益石县的守军就承受不住巨大的伤亡代价,选择弃城而逃。
在半路上,就被杨延昭提前埋伏的兵马伏击,再次付出了惨重的损失,最终仅有数百人逃出生天。
不管是杨业的偷袭也好,还是杨延昭的强攻也罢,两路偏师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收复了县城,达成了收复西城府全部失地的战略目标。
收到两路消息,叶白喜不自胜,当即从升级的“新兵”中抽调了4000人,护送朝廷任命的县令等人前往平山县和益石县,接管政务,同时补充两路偏师。
杨延昭这一路兵马,因为是强攻县城的缘故,伤亡要更大一些,叶白给他调派了2500人,这些人除了补充部队的损失之外,还要承担起重建府军的重任,将会成为骨干以及军官。
平山县、益石县两座县城被成功收复,如今就只剩下了一个天庸关,若是赵云的突袭或者说戏志才的赌博能够成功,那就真的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