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凌保家看来,他读大学,就是为了给家里几个孩子做榜样。
都做到这一步了,没道理中途的时候放弃,这样不是个好的范本。
说起凌保家的事,凌大山就有点一言难尽。
不过,他儿子的本性没变,人也是积极向上的,这对凌大山来说也是安慰。
听凌大山这么说,凌卫国也隐约知道了凌保家的想法。
“爸,这事就让二哥自己拿主意。”
“二嫂那边,饭店经营的蒸蒸日上,家里的经济就没什么问题。”
“没有后顾之忧,就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吧。”
“至于以后是什么样子,谁知道啊。”
听到凌卫国的劝慰,凌大山想了想,也认同的点了点头。
他家大儿子,年少的时候没少吃亏。
如今终于可以自由支配人生了,还是由心的活一次也好。
父子两个在院子里说话的时候,李秀娥已经进了里屋,和卫诗云叮嘱她想起来的事。
“诗云丫头,你收拾好了吗?”
听到声的卫诗云回头,看见是李秀娥进来了,就笑着点了点头。
“妈,东西早都收拾好了。”
“我是舍不得几个小的,就和他们说说话。”
“这次去北城,怎么也要耽误一个月时间。”
听到卫诗云的解释,李秀娥赞同的点点头。
“是你说的这个理。”
“不过诗云丫头,你去了北城营区,要和小草闺女好好唠一唠。”
“这么长时间没见面,也没说话,我还怪想她们的。”
第一次见李秀娥这么直接的表达,卫诗云一瞬间还有点惊讶。
但又想到首都这边的变化,也能理解她这样的改变。
“妈,你说的我记下了。”
“本次跟着卫国回北城营区,我本就是为了看看老熟人的。”
“要不然,我在营区无官无职,也就没必要跟着跑这一趟了。”
听着卫诗云的解释,李秀娥不住的点头。
“是这个理。”
“就是不知道这么长时间没见,那些个老熟人都过得咋样。”
“北城那边的天气,说实话还是太干燥了。”
李秀娥的呢喃,也引起了卫诗云的共鸣。
起先,生活在那边的时候,还觉得那边四季分明,是个难得的的好地方。
可自从在首都定居,又有了冬季烧地暖的经历,她又觉得首都这边挺好。
不是烧炉子不好,而是烟熏火燎的生活,总归没有逐渐增温来的舒服。
听着李秀娥和卫诗云的交谈,旁边认真听着的凌骁兄妹,也有点好奇烧炉子的生活。
在凌骁和卫琨的脑海里,多少还有点小时候生活的记忆。
可在卫妍三姐妹的脑海里,完全没有那个时候的生活。
对于素未谋面的东西,人总是充满了好奇的。
“奶奶,炉子好玩不?”
“奶奶,烧的炉子,和我们家厨房的炉子,是不是长得一样?”
“奶奶,我们家厨房的炉子,我感觉挺好的,妈妈做饭的时候都是香喷喷的。”
听着三姐妹的发言,坐着的李秀娥和卫诗云就笑了。
虽然不知道最小的凌瑾,脑海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变化,但还是笑着给出了回答。
时间就在这样的聊天中,一点一点隐去了踪迹。
转眼间,就到了卫诗云和凌卫国,出发去北城的日子。
这天一早,趁着家里人还睡着,两个人就拎着简单的行李,轻手轻脚离开了家门。
“卫国,咱们去坐公车。”
“这会儿刚好可以赶上早班车。”
“行!”
随着夫妻二人的交流,天色也有了渐明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