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秀娥的附和,凌家小院里,气氛一度都很和谐。
吃饭的时候,说起凌保家那边的情况。
“小立他们兄妹,是谁给他们报的名?”
“荷花那边店里生意忙,应该没时间过去。”
“早说让我们老两口去了。”
听着李秀娥充满关怀的担忧,卫诗云放下手里的筷子,笑着说起白天报名的事。
小学生报名,都在同一天。
因为家庭原因,能去读书的学生本就不多。
好在,首都城里这样的情况,相对来说也还是可以的。
凌保家家里,一共就三个孩子,三个孩子也都去上学了。
年纪最大的凌立,作为最早入学的孩子,如今已经是五年级。
再有一年,就可以升入初中。
要问怎么没有六年级,问就是当前还没有设立。
真正落实六年制小学教育,还要到八十年代了。
作为当下小学的最高年级,凌立就承担了帮弟弟妹妹报名的任务。
原本,赵荷花忙饭店的事,报名这事就落在凌保家身上。
偏偏凌保家想锻炼几个孩子,就给凌立兄妹说,学校有急事需要他去处理。
报名的事,就要靠他们自己了。
早已熟悉流程的凌立,也没怀疑凌保家的理由,拿着学费就去了学校。
至于凌滔和凌怡,自然也是乖乖的跟了上去。
卫诗云带着凌骁卫琨去报名的路上,就看到了凌保家跟着几个孩子,略有点鬼鬼祟祟的意思。
说起这一出的时候,卫诗云就觉得颇为好笑。
“......爸妈,你们说,二哥那人好不好笑?”
“想锻炼孩子就直说,哪有跟在身后尾随的?”
“要不是巷子里都是熟人,就该被大家伙群起而攻之了。”
任谁家的孩子,屁股后面跟着鬼鬼祟祟的人,都会引起别人怀疑的。
幸好,小学就在巷子附近。
要不然,分分钟给抓起来。
听完卫诗云的讲述,李秀娥和凌大山就很无语,还是相当无语的那种。
这小子,也是越大越没有正形。
“保家那小兔崽子,我看是皮痒痒了。”
“当爹的没有当爹的样。”
“他咋就放心,让三个孩子自己去报名?”
“要是路上钱被人偷了,或者是遇上不好的事,我看他该怎么办。”
絮絮叨叨骂着凌保家的时候,李秀娥就觉得手心痒痒。
看样子,是好多年没有下手,有点迫不及待的意思。
见状,卫诗云才为凌保家辩解两句。
“妈,你别急,我觉得二哥的行为也没错。”
就在李秀娥思索着,要怎么反驳卫诗云的时候,后者又自顾自的开始解释。
“爸妈你们想啊,乡下的孩子是什么教养的?”
“如果把孩子一味束缚在身边,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危险,那不等于是消磨了警惕心?”
“以后真要是发生点什么,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卫诗云说完这几句,见老两口有在思考,才继续之后的话题。
“早点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就等于是比别人早一步适应社会。”
“再说,二哥后来不是跟在后面了,可见还是很关心几个孩子的。”
“您二老说,是不是这样?”
表达完想要说的话,卫诗云就开始安静的吃饭。
至于空余的时间,就让李秀娥和凌大山好好想一想。
时间也才过去了十来分钟,李秀娥和凌大山,也从自己的思绪里拔了出来。
确实,诗云丫头说的没错。
以前在乡下的时候,他们老一辈教养孩子,全是采用放养的方式。
先不说磕着碰着,就是有点小伤口都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