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对未来的规划(2 / 2)

早在和卫诗云碰面的时候,肖玉英就让人去叫了许凤丽。

“老板,玉英姐,不好意思,我迟到了。”

“这会儿买得起小汽车的人也不多,但怎么交通就这么堵?”

“我从南大街走过来,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

说起这一段经历,许凤丽都有点心酸。

往常还算开阔的马路,如今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一天天堵得不像话。

别说什么黄包车,就是单一 的个人都需要挤来挤去。

就算再光鲜的形象,被这么一挤,也是什么都剩不下了。

听到许凤丽的嘟喃,卫诗云笑着递过去一杯水。

“先喝点水缓一缓。”

“你以为这是哪里?这里可是首都城呐!”

“现在的拥堵还是正常的,再过几年你看看,高低要有别的变化。”

已经喝过水的许凤丽,听到卫诗云这样说,就好奇的询问。

“老板,是什么变化?”

卫诗云笑着不说话,只是轻轻的摇了摇头。

未来的首都城,那可是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

所有的泥土路,要被柏油马路所覆盖。

各式各样的高架桥,立交桥,也会在空中交织。

总之,都是往好的方向在变化。

但这些话,卫诗云就不好说给,许凤丽和肖玉英知道。

几个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才直接步入了正题。

“凤丽,你没来之前,我和玉英已经聊过了。”

“现在,该到你谈谈想法了。”

“周边的空白市场该如何占领,又该如何去部署,这才是最关键的环节。”

来之前,许凤丽也能猜到,叫她到茶馆是什么原因。

这会儿卫诗云问到了,她回答的也是胸有成竹。

在许凤丽的讲述中,描绘出来的市场行情,和肖玉英所说的差别不大。

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对分店的设置位置。

在肖玉英看来,直接占据空白市场的中心,才会是最好的选择。

只要人流量够大,都不用担心生意做不下去。

但在许凤丽看来,还是要去边缘位置抢先一步吸引顾客。

空白市场的中心固然重要,但谁知道中心位置什么时候才会开发?

要是人家迟迟不开发,难不成她们的店面还不营业了。

两个人考虑的方向都对,但也都有各自的局限。

不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卫诗云对她们的阐述也很赞赏。

各自发表了看法,就由卫诗云做了总结。

“你们两个的想法都对,考虑的点也是合适的。”

“但在这中间,你们却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首都城的带动性。”

“要知道,首都城可是所有城市的对标城市。”

“只要是首都城可以实施的发展,那在实际情况合适的城市眼里,那就是最好的发展模板。”

“如此,你们还觉得,周边城市的发展,还会像以前一样固步自封?”

卫诗云学的是经济学,对市场未来的发展,本就有着先天的敏感。

再加上,她又是特殊的穿书者,对后世的发展更为清楚。

有了这些先机,随随便便提点几句,都足够身边人受益匪浅了。

就像现在,卫诗云所说的话,就让许凤丽和肖玉英久久沉默。

是哦,她们考虑的角度,一直是放在城市发展快慢的前提下。

如果城市本身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她们考虑的那些环节就有点多余。

也是转过弯来了,肖玉英和许凤丽对视一眼,都有隐隐的笑意划过。

“老板,我们明白了!”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首都城的发展模式,在周边城市开拓市场。”

“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年底,说不定就会有可观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