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日子里,郭康天天都在接受各种紧急的礼仪培训。等这些基本完成,他也开始和狄奥多拉一起,开始接待各种前来祝贺的客人了。
紫帐汗国的礼仪,相对来说不算太复杂。早年开国的时候,经常要紧急行军。那会儿大家还很穷,一众君臣,乃至普通士兵,都挤在一个破帐篷里取暖。后来国家建立,大家也没什么礼制概念,有些官员将领,宴饮时喝酒吹牛上头了,当场就脱了衣服,光着膀子开始摔跤角力,其他人就拿武器敲打盾牌助兴。连上朝的时候,都是凑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想到什么说什么,显得十分混乱。
后来,丞相郭盖说,还是得有一个系统的礼制才行。以前国家小,草台也就草台了;现在这么多人要管,要是还没有秩序,大家得乱成一锅粥。而且,百姓信任权威,蛮夷畏惧强力,所以不管是管理百姓,还是威慑蛮族,都得让自己有威严。这样,才能给人秩序的最直观感受。要是还这么乱哄哄一片,显然是没法给人威严感的。
之后,郭盖等人设法通过商人,从东方购得唐朝的通典、会要等记录,从里面挑选易于模仿的部分,建立自己的礼乐制度。实在学不来的,就拿当地礼节习俗填补。就此,才逐渐建立起了现在这套礼仪体系。
现在,虽然加了很多内容,但比起中原原版,肯定已经简化太多了。想到这些,郭康多少宽心了一些。再说礼仪这些东西,让大家能感受到这个氛围就行。紫帐汗国这边的礼法,说好听点,叫东西融合;说难听点,它本来就是个大杂烩,不需要搞得特别精确。所以,他也没有过于深究,就忙活下一个阶段的事情去了。
首先接待的,是爪哇元的使者。为了表示庆祝,孙十万亲自来了一趟,还专门送了一套奢华的丝绸礼服,作为礼物,祝福他们两口子。
当然,紫帐汗国和爪哇元到底是什么外交关系,双方官府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定性。而且可能不止他们,连和明朝,也是差不多的状态。这其中,贸易可能是最关键的原因。
理论上,和明朝进行大宗贸易,都得在朝廷那边登记,以朝贡勘合的形式进行。但实际上,明朝的走私问题,哪怕在法律最为严苛的洪武时代,都没能完全解决。沿海地区的海商、海盗、地方豪商、文人官僚,互相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乃至可能就是同一伙人。再加上海外元朝残余势力的肆虐,让管理工作变得难上加难。
一直到现在,光是爪哇元官方组织的走私体量,可能都远大于明朝官府可以统计到的贸易量。而作为商人集合体,爪哇元自己,其实也经常管不到商人们自行其是。整个走私贸易的规模,恐怕只会更加恐怖。
这些贸易品中,不少的部分,都会流入西洋,然后被大宗买家购走。除了传统的波斯和阿拉伯中间商,还有欧洲这边千里迢迢跑过去的威尼斯、热那亚商人,紫帐汗国也是这些“赃物”的主要销路之一,而且一直在试图绕过波斯奸商们,直接和爪哇元做生意。
不过,两国之间,暂时还没有紫帐和帖木儿国家之间那种正式的互认关系。
大都汗廷一直觉得,自己和元朝没有法理关系,也不认忽必烈分支为宗主,因此没有接受爪哇方面,关于共尊大元、建立“元联邦”的宏伟计划。
反过来,爪哇方面也认为,自己是汉民族的正统大元帝国,和海西的大秦帝国,并没有直接关系,没必要学地中海世界那些人,天天跟风表示自己也是罗马。所以,也拒绝了紫帐汗国这边,加入“罗马联盟”的邀请。
由于这些混乱的关系,再加上之前距离遥远,没有直达航线,两边就一直没能在官方层面,建立正式的外交往来。当然,双方对此也不在意。因为无论是商业立国的爪哇元,还是十分实用主义的紫帐,都更加看重实际的贸易收益。在经济这方面,他们倒是确实结合的十分紧密。
甚至,对于这次紫帐汗国的出兵,爪哇方面也是很赞同的。本来,孙十万作为那边有实力的重要人物,专门跑过来,就是想要进一步升级双方的关系。现在,有了打掉中间商,建立直连欧洲的商路的机会,自然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