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贾府门前车水马龙,一片热闹景象。贾府的小厮们早早候在门口,只见远处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车停稳后,从里面走出了几位衣着不凡的客人,正是来自金陵的甑家人。
甑老太太与贾母曾是手帕之交,情谊深厚,虽此次甑老太太未能进京,但甑家人依旧遵循礼节,前来贾府拜访。贾府的婆子们急忙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便有丫鬟出来引着甑家人前往正厅。
贾母得知甑家人来了,脸上满是笑意,早早便在正厅等候。当甑家人走进正厅,双方一番寒暄问候,气氛十分融洽。就在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年轻公子,正是甑家的宝玉。贾母抬眼望去,瞬间愣住,眼中满是惊讶与稀罕。只见这甑宝玉与自家宝玉容貌竟有七八分相似,身形举止也颇为神似,仔细端详,如今的性子竟也同以前自家宝玉一般纯真烂漫。
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甑宝玉身上,皆是心中纳罕,窃窃私语起来。李纨轻扯了扯身旁探春的衣袖,小声说道:“你瞧瞧,这世间竟有如此相像之人,真是奇了。”探春也不禁点头,眼中满是好奇。
而相比于甑宝玉,甑家的甑明珠更是吸引了贾母的目光。只见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绣牡丹锦缎长裙,外披一件淡粉色的披风,眉眼如画,气质温婉。贾母看着眼前的甑明珠,心中暗自盘算起来。
如今贾宝玉已满十六岁,原本贾母想着等他及冠之后再议亲事,可如今宝玉已经入职翰林院,身份地位不同往昔,亲事也该尽早提上日程了。今日见了甑明珠,贾母越看越满意,她不论是样貌、才情还是家世,都与宝玉极为相配,心中不禁动了为两人牵线搭桥的心思。
只是,贾母的思绪很快又飘到了史湘云身上。原本,贾母是打算让史湘云嫁给宝玉的,她自幼便看着史湘云长大,对这孩子十分疼爱。可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虽说才情出众,性格爽朗,但嫁给宝玉后,确实无法在仕途经济上给宝玉带来任何助力。贾母为此一直犹豫不决,如今有了甑明珠,她的心更是动摇了。
想到此处,贾母微微叹了口气,心中暗道:“云丫头,对不住了,日后只能再给你寻一门好亲事,找个真心待你的人。”这一声叹息,包含着无奈与不舍,却也满是为家族长远考虑的权衡。
这边贾母正暗自思忖,那边王夫人也注意到了甑明珠。王夫人本就对宝玉的亲事极为上心,平日里便在京城的名门闺秀中暗暗留意。此时见了甑明珠,眼睛一亮,心中也是一番思量。她深知宝玉如今在翰林院任职,前途不可限量,若能娶一个家世相当的媳妇,对宝玉的仕途定会大有帮助。这甑明珠出身金陵望族,模样又生得标致,正是她心中理想的儿媳人选。
于是,王夫人满脸笑意地走上前去,拉住甑明珠的手,亲切地说道:“好孩子,快过来让我瞧瞧。这一路舟车劳顿,可累着了吧?”说着,便吩咐丫鬟:“快,去把我那新得的江南绸缎拿出来,给甑姑娘做几身新衣裳,姑娘家出门在外,可不能委屈了自己。”
甑明珠连忙道谢,声音清脆悦耳:“夫人太客气了,明珠此次前来,已是叨扰,怎敢再受如此厚礼。”王夫人却只是笑着摆手,拉着甑明珠在自己身旁坐下,又问起她的喜好、平日里都读些什么书,言语间尽是关切。
史湘云站在一旁,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原本正与几个姐妹有说有笑,可看到王夫人对甑明珠如此热情,笑容渐渐僵在了脸上。她心中明白,这是在为宝玉相看媳妇了。想到自己与宝玉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那些曾经一起在大观园里吟诗作对、嬉笑玩闹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却似乎有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隔开。
史湘云的脸色渐渐变得有些苍白,她悄悄退到一旁,靠在一根柱子上,眼神有些空洞地望着前方。李纨眼尖,发现了史湘云的异样,她轻轻走过去,握住史湘云的手,轻声问道:“云丫头,你怎么了?脸色不太好,可是哪里不舒服?”
史湘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没事儿,大嫂子,许是这几日有些累了。”李纨却没有被她糊弄过去,她轻轻拍了拍史湘云的手,说道:“有什么心事,可别憋在心里,要是信得过我,就同我说说。”史湘云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是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