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贾甑联姻 贾宝玉升官(2 / 2)

而在这忙碌之中,贾宝玉的仕途却迎来了新的转机。他入职翰林院后,虽对那些八股文章、官场应酬不甚热衷,但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勤奋,在工作中也渐渐崭露头角。他撰写的文章,见解独到,文采斐然,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再加上贾府在朝中的人脉和影响力,他很快便被升为了翰林院编撰兼内阁行走。

这一消息传来,贾府上下一片欢腾。贾政虽远在外地,得知儿子升迁的喜讯,也特意修书一封,对宝玉加以勉励。王夫人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觉得儿子的前途一片光明,这门亲事也愈发显得门当户对。

“宝玉,你如今可真是双喜临门啊!”贾琏笑着对贾宝玉说道,“日后定要好好努力,为咱们贾府争光。”

贾宝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都是托大家的福,我自当尽力。”他心中明白,这所谓的双喜临门,于他而言,却并非全然是喜悦。仕途的升迁,不过是顺应了家族的期望,而这门亲事,却让他与心中所爱渐行渐远。

随着贾府给甑家送去了小定的礼物,贾甑两家联姻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史湘云得知后,心如死灰,每日将自己关在园子里,就连去贾母处都少了。

迎春探春知道史湘云心中不舒服倒是经常来宽慰她,贾府的日子也就这般过了下去。

在繁华的京城之中,时光的指针悄然指向了一个特殊的节点——距离赵轩及冠之日,仅仅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日子,对于赵府而言,空气中都弥漫着忙碌与期待交织的气息。

赵嫣,这位温婉却坚毅的母亲,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儿子筹备及冠礼的事务之中。她的身影,在府邸的各个角落穿梭不停。每日清晨,天边才泛起鱼肚白,她便已起身,坐在妆台前,匆匆梳理好发髻,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她先是仔细地翻阅着宾客名单,每一个名字都在她的心中反复斟酌。该邀请哪些人前来见证儿子这一重要的成人时刻呢?朝中的达官显贵自然是不能遗漏的,他们的到来不仅是对赵轩的祝福,更是一种人脉的积累。那些与赵家世代交好的世家,也都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她深知,在这个复杂的官场与社交圈子里,情谊的维系至关重要。

除了宾客名单,酒宴的筹备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她亲自前往后厨,与厨师们商讨菜单。每一道菜品,她都要求精益求精,从食材的挑选到烹饪的手法,都要严格把关。“这道清蒸鲈鱼,一定要选用最新鲜的鱼,火候也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不能太生,也不能太老。”她对厨师们耐心地叮嘱着。同时,她还考虑到了宾客们的口味差异,特意吩咐准备了一些清淡和辛辣的菜品,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而此时的赵轩,也同样在为自己的事业忙碌奔波着。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匆匆前往神武水军的营地当值。神武水军的建立,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从士兵的招募与训练,到战船的打造与调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他亲自过问。

在训练场上,他目光如炬,注视着士兵们的每一个动作。“动作要快,要稳,手中的兵器要拿稳了!”他大声地呼喊着,声音在训练场上回荡。他亲自示范着各种战斗技巧,手把手地教导着士兵们。战船的建造工地上,他也时常出现,检查着每一块木板的质量,每一颗铆钉的牢固程度。他深知,神武水军肩负着保卫国家海疆的重任,容不得半点马虎。

除了在水军营地里忙碌,赵轩还时常被太上皇和宣帝召见。每当接到传唤,他总是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马不停蹄地赶往宫中。在那威严的宫殿之中,他恭敬地站在太上皇和宣帝面前,认真聆听着他们的教诲和指示。对于两位帝王的询问,他总是条理清晰地回答,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和担当。

而在宫廷的深处,太上皇和宣帝也在为赵轩的及冠礼而忙碌着。他们深知,及冠礼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意义非凡,更何况赵轩是他们寄予厚望的皇室子弟。宣帝坐在龙椅上,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满是对赵轩的愧疚。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他对赵轩的关心实在太少,如今赵轩即将成年,他迫切地想要弥补一二,却又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朕这些年对轩儿关心不够,如今他要及冠了,朕定要好好补偿他。”宣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责和无奈。

太上皇缓缓地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样吧,封赵轩为镇南王,让南疆成为他的封地。南疆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且战略位置重要,那里本就他打回来,开发出来的,这样一来,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宣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同,他点了点头,说道:“父皇所言极是,如此一来,也算是对轩儿的一种补偿和信任。”于是,这一决定便在这宫殿之中悄然定下,而赵轩,即将迎来他人生中一个全新的起点,他的命运,也将与南疆这片土地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