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赵轩,宣帝的心中涌起了一丝别样的情绪,那是一种久违的欣慰与安心。在这混乱的朝堂之中,赵轩就像是一股清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后代并非人人都只知争权夺利、沉迷于权力的漩涡无法自拔。然而,这份欣慰之中却又夹杂着深深的无奈与苦涩。宣帝清楚,赵轩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自己如今却无法与他相认。
宣帝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待朝堂上的争吵声稍微平息,重重地清了清嗓子,声音威严地在大殿中响起:“都住口!成何体统!”众人顿时噤若寒蝉,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
“如今江南水患,百姓深陷水火,这才是当务之急。”宣帝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朕命户部即刻拨款赈灾,不得延误!”说罢,眼神看向大皇子朱熠,微微点头,“大皇子所提直接拨款以解百姓燃眉之急,此乃务实之举,心系百姓,值得称赞。”朱熠心中一喜,脸上却仍保持着恭敬,叩首谢恩。
接着,宣帝话锋一转,看向二皇子朱珩和三皇子朱蓉,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二皇子,核查灾情固然重要,但此刻救灾如救火,一味拖延,难道要让百姓在洪水中多受煎熬?三皇子,你虽提出派士兵协助,却也不该在朝堂上如此肆意贬低他人提议。你们二人,心思全然不在如何快速解决灾情上,只想着打压对方,争个高低。”二皇子和三皇子听后,脸色煞白,忙伏地请罪。
“朕再命御史跟随赈灾款项同行,务必确保每一文钱都用在救灾上,若有贪腐,定斩不饶!”宣帝的声音回荡在朝堂,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你们三人皆是朕的皇子,本应同心协力,为我朝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谋福祉,如今却在朝堂上争吵不休,成何体统!”宣帝顿了顿,语气稍缓,却依旧严肃,“二皇子、三皇子,你们当向大皇子多多学习,学习他以国事为重,而非只盯着权力争斗。若再如此不顾大局,休怪朕严惩不贷!”
众人纷纷领命,待宣帝拂袖离去,朝堂上众人这才缓缓起身。大皇子朱熠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二皇子朱珩和三皇子朱蓉则互相看了一眼,眼中满是不甘,这场朝堂争斗,看似暂时平息,实则暗流涌动,三人心中都清楚,这不过是权力之争的一个小插曲,未来,必有更激烈的交锋 。
朝堂之上,皇子们的激烈争执与官员们的相互攻讦,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闹剧,让人心生厌倦。镇南王赵轩冷眼看着这一切,双手交叠于袖中,神色冷峻,面庞犹如被寒刀雕琢般,毫无波澜。他身姿笔挺,宛如一棵苍松,静静伫立在这喧嚣混乱的朝堂之中,却仿佛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这场争斗在他眼中,不过是权力欲望驱使下的一场闹剧。那些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争得面红耳赤,全然不顾国家的安稳和百姓的疾苦。赵轩的目光从一个个激动的面孔上扫过,眼中满是不屑与厌倦。他心想,这般乌烟瘴气的朝堂,坐在皇帝那个位置又有何乐趣可言?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一个个争得头破血流,实在是愚蠢至极。
待退朝的钟声响起,官员们陆陆续续地散去。赵轩这才微微动了动身子,他侧目看向身旁的林如海,微微颔首示意。林如海回以同样的动作,二人并肩转身,缓缓朝着朝堂之外走去。
一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唯有脚步声在空旷的廊道中回响。直到走出朝堂,来到了宫墙之下,赵轩才轻轻叹了口气,打破了这份沉默:“林大人,今日朝堂之争,你怎么看?”
林如海微微皱了皱眉头,神色凝重地说道:“王爷,皇子相争,朝臣站队,朝堂已乱。长此以往,国之根基恐将动摇啊。”
赵轩微微点头,目光望向远方,若有所思地说:“是啊,为了这皇位,不惜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置天下百姓于何地?”
林如海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权力之争,向来残酷。只是苦了这天下苍生,不知何时才能重归太平。”
两人相视一眼,眼中皆是忧虑与无奈。随后,他们各自上了马车,朝着不同的方向离去,而那朝堂之上的争斗,似乎还在他们的身后不断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