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开封府内却是灯火通明,一片忙碌。
包拯端坐在大堂之上,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他身旁,南侠展昭一身劲装,手持长剑,目光如炬,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的危机。师爷公孙策手持羽扇,眉头紧锁,正低头沉思着案件的线索。王朝、马汉两位护卫则分立两旁,气势汹汹,犹如猛虎下山。
“大人,这起谋反案愈发扑朔迷离,线索繁多却杂乱无章。”公孙策率先开口,打破了堂上的沉寂。
包拯轻轻捋了捋胡须,沉声道:“公孙先生,有何高见?”
公孙策轻摇羽扇,缓缓说道:“近日,京城中流传着一份神秘的谋反名单,名单上之人皆是朝中重臣,且与我朝有深厚渊源。但奇怪的是,名单似乎被人刻意篡改过,许多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展昭闻言,剑眉紧蹙:“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份名单若落入贼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包拯点了点头,目光坚定:“不错,我们必须尽快查明真相,揪出幕后黑手。”
就在这时,一名捕快匆匆走进大堂,双手呈上一封密信:“大人,这是从京城郊外的一处密林中找到的,似乎是谋反案的关键线索。”
包拯接过密信,仔细研读起来。信中言辞隐晦,提及一位身居高位却心怀不轨的朝中大臣,但并未指明其具体身份。
“此信何人所写?可有线索?”包拯沉声问道。
捕快摇了摇头:“回信之人十分谨慎,信中并未留下任何痕迹。但据密林附近的村民所言,近日曾有一神秘女子在此出没,形迹可疑。”
“神秘女子?”包拯心中一动,目光转向展昭,“展护卫,你可愿前往调查此事?”
展昭欣然领命:“大人放心,展昭定当竭尽全力。”
次日清晨,展昭独自一人来到京城郊外的密林。林间雾气缭绕,寒风刺骨。他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目光锐利如鹰,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展昭身形一凛,迅速躲到一棵大树后,透过树叶的缝隙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红衣的女子缓缓走来,她身姿曼妙,肤如凝脂,面若桃花,一双明眸犹如秋水般清澈。
展昭心中暗自惊叹,但更让他警惕的是女子手中的那封密信。他紧握着剑柄,缓缓走出树丛,沉声道:“姑娘请留步。”
红衣女子停下脚步,目光冷冷地看向展昭:“你是谁?为何阻拦我去路?”
展昭微微一笑,抱拳道:“在下南侠展昭,特来调查谋反一案。姑娘手中的密信,似乎与此案有关。”
红衣女子闻言,脸色微变,但随即镇定下来:“哼,我乃江湖中人,岂会与朝廷之事扯上关系?你若再纠缠不休,休怪我不客气。”
展昭剑眉一挑,语气坚定:“姑娘若问心无愧,何不将密信交予在下,由开封府彻查此事?”
红衣女子冷笑一声,身形突然暴起,如同一只红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向展昭攻来。展昭身形一闪,长剑出鞘,与红衣女子战在一处。
两人你来我往,剑光闪烁,林间回荡着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展昭发现,红衣女子的剑法诡异莫测,招招致命,显然是个高手。他心中暗自戒备,不敢有丝毫大意。
经过一番激战,红衣女子渐渐露出疲态。展昭瞅准时机,一剑挥出,将红衣女子的长剑震飞。红衣女子身形踉跄,退了几步,脸色苍白如纸。
展昭缓缓上前,伸出手掌:“姑娘,现在可否将密信交予在下了?”
红衣女子咬了咬嘴唇,犹豫片刻,终将密信递给了展昭。展昭接过密信,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后,才向红衣女子抱拳道:“多谢姑娘配合。在下保证,此案一旦水落石出,定当还姑娘清白。”
红衣女子冷哼一声,转身离去。展昭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但他深知,此刻最重要的是尽快查明真相,揪出幕后黑手。
展昭带着密信回到开封府,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禀报了包拯。包拯听后,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才缓缓说道:“此案愈发复杂,我们必须从长计议。”
公孙策在一旁附和道:“大人所言极是。我们不妨从名单上的人物入手,逐一排查,或许能发现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