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图书馆的探讨结束后,小凯尔、阿尔贝托和莉莉决定前往市中心参加一场名为“多元文化与技术交融”的国际论坛。这场论坛汇聚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着眼于如何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今天的主题真吸引人!我简直能想象,所有的思想都在这里进行一场博弈,碰撞出火花!”小凯尔兴奋不已,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新思想的渴望。
“我倒是想看看各国文化如何在科技的冲击下,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阿尔贝托一边走一边说,仿佛已经在脑海中构建了一片多元的文化林。
“我只希望不会出现文化大碰撞之类的戏码,万一哪个嘉宾不小心说错话,我可不想被连累。”莉莉微微担心,但眼里已有期待的光彩。
来到论坛现场,他们被华丽的幕布和来自各国的色彩斑斓的展台吸引。耳边传来五颜六色的语言交谈,宛如在一座文化大观园中。有的是巴西的桑巴舞步,也有日本的茶道展示,场面热闹而又生动。
“快看!那边有一队身穿传统服饰的人,他们的舞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小凯尔指着一个展台,激动地拉着阿尔贝托和莉莉走近。
“只要能拍下他们的精彩瞬间,我的社交媒体就能火一把!”阿尔贝托说着,已然准备好手机,想记录这一切。
“记得要给他们加个滤镜,不然这文化也不是那么炫丽。”莉莉开玩笑调侃,脸上的笑容透出轻松的气氛。
正当他们围观这场热烈的表演时,主持人宣布,论坛即将开始。三人迅速找到位置,坐下后,看到舞台上各国代表纷纷上台分享他们文化与科技交融的经验。
第一位来自印度的学者发言:“在我们国家,科技用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比如,我们研发了一个‘文化保姆’的App,可以让年轻一代了解古老的舞蹈和手工艺。”
“文化保姆?这听起来像是需要一个认真负责的阿姨,随时教我如何做糕点!”小凯尔不禁想象,轻声说道。
“嘿,她可不光教你做糕点,还能让你领悟文化的深邃。”阿尔贝托打趣,显然对对方的分享十分感兴趣。
随后的发言来自法国的设计师,“我相信,技术的设计应该渗透人文关怀。我们的项目是用3d打印技术复兴失传的艺术品,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家中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文化遗产。”
“技术真是个好帮手,听完你讲的,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家里摆满各国风情的场景,亲戚们上门时都要排队来参观。”莉莉语气中流露出一丝幽默感,调侃道。
而接下来上台的是一个来自非洲的年轻女孩,她用流利的英语说道:“我们在非洲创造了一个名为‘智慧村的文化桥’的项目,让不同文化的人在虚拟空间中互动,并用音乐交流彼此的故事。”
“这主意不错!也许等我老了,就可以坐在家里过上‘全球音乐会’的生活。”小凯尔笑着说,显得十分满足。
这一系列的文化交流让他们瞧见了跨文化技术的种种可能性,但很快,在环节讨论阶段,开始产生了某种紧张气氛。
一名严肃的美国学者站出来:“但我们必须注意,技术的普及也可能导致文化的同质化现象,尤其是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不能让文化变成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那我可不想被塑造成汉堡!我们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阿尔贝托忍不住反驳,语气中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