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让所有人激动的点。
上次关秀才拒绝了那么多人,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只给自己人?
有人心里盘算、有人顾着吃饭,而被关东城塞了几个红封的差役,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自然是要回城里复命的。
当下关东城带着村里人客气的将人送到了河边,这才对着不肯离去的百姓们邀请他们简单的吃顿便饭。
很多人留着不肯走,打着各种小算盘,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得罪人。
他们这头回了村子,村里刚刚已经有了准备的人已经把桌椅板凳端了出来,瓜子糖果什么的肯定没有,就只能把粗陶碗拿出来给大家砌茶喝。
村里喝的茶那必然不是买的那种,就是怀初秋天带着孩子们在山里晒的野菊花、车前草、蒲公英这些。
来的人当然不是为了喝茶的。实际上全场最忙的依然还是关东城,好奇的人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来问。
对于他来说,只要不是特别隐私的问题,都有好好回答。
其实在场的多数人,都是自己或者是家里人想走科举之路的,他们其实想听的就是他的经验分享。
这方面老实说,关东城自己都不敢说他有多少经验,他只是把自己这三年在山里的情况跟大家说了一遍,有人若有所悟,有人一脸茫然。
这场热闹的分享一直到饭菜上桌,这才止住。
关东城在心里暗暗的松了口气。饭后,不断的有人来问,是否可以把孩子送来小丰村读书?
对于这点,关东城早有准备,他明确的表示自己会立刻从村里学堂离开,然后专心读书。
若是说大家以前还敢说什么的话,现在那是半个字也提不出来。
一个是身份地位上的变化,另一个就是谁都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态。既然已经中了秀才,那剩下的时间必定是要抓紧时间读书,争取考上举人。
这事情放在谁身上都会这么想。
大家该吃的喝的也吃过了,该请教的问题心里也有了答案。
关秀才没有仗着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而高高在上,而是平等的对待所有人,这让大家心里很舒服。
走的时候也算的上是皆大欢喜。
自此,关秀才也算是西山城附近新晋的名人。
不日便有同届考中的学子发来请帖,请他赴宴联欢。
关东城挑着去了两次,虽不说带着胭脂味儿的回来,也没好到哪里去。
怀初看不下去正准备发飙,没想到这人突然说自己哪里都不用去了,接下来就在家里好好读书。
见他心里有分寸,怀初便也不再多事,日子慢慢的平静下来。
怀初家这边的日子趋于平静,村里却是鸡飞狗跳了好一阵子。
原来那日的风光到底还是让村里的许多人飘了~
当然,这飘的不是孩子,而是有些大人。
是他们看了那日关郎君的风光,对孩子们有了过高的期待,其后的日子里,总是有意无意的催促孩子读书学习。
学习这件事吧,孩子们自己主动学和被动的催促效果真的不一样。
有人越催越逆反,干脆摆烂,这一下激化了家里的矛盾,可不就是鸡飞狗跳嘛!
好在不久后,一个消息,让这件事有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