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秦大人还并不在意,等他听说这三名秀才公来自于不同的路,根本不是他们西南路的人时,这才明白为何城门要报上来。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张大儒来了春阳书院的事情传出去了。不然他们这小小的书院怎么可能吸引读书人前来?
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更加印证了他的猜测,城门口汇报说每天都有几名秀才来西山城。
他在高兴终于不用操心生源的问题后,立马想起来新山长大人说的,他们书院只有两名山长……
照这个趋势,再过几天书院落成,三名师长怕是不够呢!
想到这里他咬咬牙,立刻决定飞书一封求助于他的顶头上司。反正他算是看出来了,撒泼打滚这样的招数还是有用的嘞,不然你看张大儒怎么来的他们春阳书院?
想着以后春阳书院门生遍地的盛况,他立刻抹下脸,开始下笔表演。
不多时一封加急的书信从府衙送了出去。
秦大人激动的在家里转来转去,想着是不是该去找张山长商量一下?
后来想想还是罢了,老实说他有点怕跟这位大儒打交道。
说来他在官场也混迹了这么久了,揣摩人心这一点不说炉火纯青,也不算太差。可这点子功力在这位大儒面前那就不够看的。
他在想什么,反而会先暴露出来。
这让打过几次交道的秦大人有些难受,有种处处被人压制被人看破的裸露感。
虽说他没什么恶意,可怎么就感觉不那么舒服呢?
想着张大儒明显不愿意接收太多学子,可实际上,千里迢迢而来的学子总不可能再送回去。他干脆假装不知道,等上头看能不能再多给他物色几个不错的教习,分担一下应该就不那么累了。
这么一想他更不能去露面了,万一暴露了,张山长不干了怎么办?
所有人都在等,等书院正式开门授课的那一天。
而对于怀初来说,她则是在等着交工的那一天。
说来这两天大部队的活基本上都已经完成,可村里人一个个都不怎么愿意先回去。
大家都知道读书有多不容易,若不是建造书院,这种地方他们怕是一辈子难进来一次。都是土里刨食的百姓,若不是跟着怀初他们,也许现在他们还都在山里谋生计。哪能有这般的机缘?很多村里人没事的时候总喜欢感叹,如今这日子过的,以前想都不敢想。
看的多了,虽说表达不出来,他们也知道读书人的地方,看着就不一样。这也是大家为何突然想在家里种花种树的缘故,他们说不出多华丽的辞藻,形容不出心里的感叹,只能留恋的看着书院里的一草一木,亭台连廊。
用罗三舅的话来说,该来这种地方熏陶熏陶,他们也沾点文气……
一旦这书院完工,他们再想进来,怕是没那么容易的。
所以一直到了最后,哪怕自己负责的事情已经完成验收,村里人也没有人先离开。
怀初虽说不懂他们的情怀,可也没有阻止。
她正在忙着书院最后碎石小路的铺设工作,这东西看起来简单,可光是捡石头都费了她不少的功夫,如今就差这最后一条小路的铺设,村里人说要给她帮忙,她没有同意。
大家这段日子都累坏了,刚好有半天的工夫可以休息休息,明天开始又有新的工程需要开始,留给他们休息的时间本就不多。这点手上的活计,她自己一个人不费多少功夫也能完成。
见她执意如此,村里人也没有勉强,大家陆陆续续的结伴先回了家,等怀初这头最后一点活忙完,转头只有三舅在后面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