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求贤之举(1 / 2)

张一凡站在太平道的议事堂中,面色凝重地对众将领说道:“曹操此人,行事果决,谋略过人,真不愧是一代枭雄。我等虽有卢植将军等相助,但在智谋之士的筹谋上,仍显欠缺。如今局势愈发严峻,若想与曹操抗衡,乃至成就大业,非得有一位经天纬地之才的军师不可。”

众将领纷纷点头,他们在与曹操的交锋中,也深切感受到了对方策略的精妙与多变。卢植微微皱眉,说道:“首领所言极是。想那曹操帐下谋士如云,荀彧、郭嘉等皆有王佐之才,每一战前,皆能为其出谋划策,制定详尽战略。我太平道欲求长远发展,确需一位能与之匹敌的智囊。”

于是,张一凡决定布告天下,表明太平道求贤若渴之心。他亲自起草布告,言辞恳切,情真意浓。

“天下贤才诸君,今汉室衰微,宦官弄权,民不聊生。吾太平道本怀救民于水火之志,欲创太平盛世之景。然值此乱世,奸雄当道,吾虽有壮志,却深感智谋不足。故特向天下求贤,无论出身贵贱,无论学识深浅,只要有治国安邦之策,有运筹帷幄之能,皆可来投。吾必以国士待之,共商大业,同享富贵。君之才华,不应埋没于草莽;君之壮志,不应消散于乱世。望诸君速来,携手并肩,为苍生谋福,为万世开太平。”

这份布告被太平道的弟子们抄写多份,张贴于各州郡的城门口、集市等热闹之地。一时间,天下震动,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太平道。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中,一位名叫徐庶的年轻书生看到了这份布告。他自幼聪慧,熟读兵书,对天下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然而,因家境贫寒,一直未遇明主,空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看到太平道的求贤布告后,他心中一动,决定前往太平道一探究竟。

徐庶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太平道的征程。一路上,他听闻了许多关于太平道的传闻,有赞其为救民之师的,也有斥其为叛逆之众的。但他心中自有判断,他深知,若太平道真能如布告所言,心怀天下,那么自己或许能在那里施展抱负。

与此同时,在洛阳城中,一位名叫诸葛亮的青年才俊也得知了太平道的求贤之事。他虽年仅二十余岁,但已才学出众,胸怀大志。他与好友庞统常常谈论天下大势,对太平道的崛起与朝廷的衰败皆有深刻的认识。

诸葛亮对庞统说道:“太平道此举,可见其求贤之心切。如今朝廷昏暗,曹操虽有能,但亦野心勃勃。太平道若真能得贤才辅佐,或许能改变这乱世之局。兄台对此有何看法?”

庞统微微摇头,笑道:“孔明兄,此事虽有可为,但亦充满风险。太平道毕竟被朝廷视为叛逆,投身其中,需慎之又慎。不过,若能助其成就大业,倒也是一番壮举。”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道:“吾欲先派人前去探查一番,若太平道真有救民之实,且能礼贤下士,不妨考虑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