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为了儿子的婚事操碎了心,寻觅适龄女子的画像、打听家世背景,精心罗列成名单交到杨旭手上。可杨旭呢,要么漫不经心地摇头,直言“不行,不喜欢”,要么眉头轻皱,丢下一句“一般”。
被母亲逼急了,他便不耐烦地撂下话:“您看着办吧,您觉得好就行。”
孙氏从众多闺秀中千挑万选,拣出几个自己极为满意的,满心期待地让杨旭过目挑选,杨旭却只是皱着眉头端详半天,愣是一个都没看上。
孙氏见状,不禁急道:“这可是娘精心挑选出来的,论家世、论人品,哪一个不是与你极为般配?”
杨旭顿时面露不耐之色,提高了声调:“是我日后与她朝夕相伴、共度余生,还是您?”
孙氏刚要张嘴,杨旭烦躁道:“您觉得好就好,往后莫要再因这事来烦我……”
儿子这般反常的行径,惊得孙氏目瞪口呆。在她的印象中,儿子一向温文尔雅、举止得体、言语温和,何时用过这般生硬的口气与她说话?
杨子业听闻此事后去找儿子。只见儿子低垂着头,神色略显落寞,轻声说道:“父亲看着办就好。”
虽只寥寥数语,可杨子业却敏锐地察觉到,儿子对于这桩婚事,内心满是抵触、抗拒,甚至是深深的排斥。
一时间,杨子业心中不禁泛起种种猜测:莫不是儿子喜好男风,又或是钟情于某个不该爱的女子?
杨子业斟酌再三,还是开口问儿子:“可是,心里有了喜欢的人?”
杨旭闻言,嘴角泛起一抹苦笑,眼中满是落寞:“父亲多虑了,孩儿没有。”
杨子业见从儿子口中问不出什么端倪,便趁着杨旭外出之际,与孙氏一同进了杨旭的书房。在书房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一幅画像。画上绘着一位女子,身姿矫健地骑着一匹乌亮的黑马,一袭鲜艳如火的红衣随风飘动,可令人心生疑惑的是,女子的面容竟是一片空白,竟然是个无脸的女子!
这女子究竟是谁?生得何种模样?芳龄几何?又是出自哪户人家?夫妇俩满心狐疑,却毫无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