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争锋相对(1 / 2)

“孙少爷如此好学,孔某佩服。既然如此……”他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孔某也正有一处不明,想请教孙少爷。”

孙少爷没想到孔锦会反将一军,先是一愣,随即傲慢地扬起下巴:“哦?你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来,本少爷定会为你解惑。”

他心中暗喜,觉得孔锦这是自寻死路。一个乡下来的泥腿子,也想在学识上与他较量,简直是班门弄斧。

孔锦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孙少爷饱读诗书,想必对《诗经》颇有研究。在下愚钝,一直对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的深层含义不得其解,不知孙少爷可否赐教?”

孙少爷听后,心中暗自得意。这《诗经》他早已烂熟于胸,这题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他故作沉思片刻,然后摇头晃脑地解释道:“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嘛,自然是描写雎鸠鸟在河洲上鸣叫的景象,以此来比兴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简单明了,有何难解?”

孔锦听罢,并未立刻反驳,而是转向赵先生,恭敬地问道:“先生,学生以为,孙少爷的解释虽未有错,却流于表面,未得精髓。不知学生可否另抒己见?”

赵先生捋了捋胡须,饶有兴致地看着孔锦,点头说道:“有何见解,但说无妨。”他虽然欣赏孙少爷的家世背景,但也越来越欣赏孔锦的勤奋好学和独特的见解。

得到先生的允许,孔锦这才转向孙少爷,语气平静却暗藏锋芒:“孙少爷的解释,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依学生之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并非仅仅描写鸟鸣,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一种和谐的秩序和伦理。雎鸠鸟雌雄相随,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爱慕,也象征着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在河之洲’则象征着一种适度和节制,寓意着君子追求淑女要遵循礼法,不可逾越。”

孔锦的解释,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让在场的学子们听得茅塞顿开。就连一向刻板的赵先生,也不禁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孙少爷的脸色却变得有些难看。他没想到孔锦竟然能说出如此一番见解,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他原本想借此机会羞辱孔锦,却没想到反被孔锦抢了风头。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冷哼一声:“说的倒是头头是道,但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你可敢与我比试一番,看看谁的学识更胜一筹?”

孔锦毫不畏惧地迎上孙少爷的目光,“有何不敢?”

孙少爷眼珠一转,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好!那我们就以……《春秋》为题,如何?就比试对其中历史事件的理解!”他指着书架上那本厚厚的《春秋》,语气中带着一丝挑衅。他自认为对《春秋》颇有研究,自信可以难倒孔锦。

孔锦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定的笑容。“《春秋》?正合我意。”前世身为历史学者,他对《春秋》的研究可谓深入骨髓,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比试题目。

赵先生见两人定下题目,便开口道:“好,既然如此,老夫就来出题。第一题,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诸侯,请问他采取了哪些重要的策略?”

孙少爷抢先一步回答:“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是他称霸的主要策略!”他略带得意地瞥了一眼孔锦,心中暗想:这题简单至极,看你还能如何卖弄?

孔锦却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说道:“孙少爷所言不错,但并不全面。齐桓公称霸,除了‘尊王攘夷’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富国强兵。比如,‘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肥瘠征收赋税;‘通货积财,轻重鱼盐’,发展商业,调节物价;‘作内政而寄军令’,改革军事制度,增强军事实力。这些内政改革才是齐桓公称霸的基础。”

赵先生抚掌称赞:“精辟!孔锦的分析鞭辟入里,直指核心!孙少爷,你还要再想想吗?”

孙少爷脸色涨红,他只记得书上那些泛泛而谈的论述,哪里知道这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他支吾了半天,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见孙少爷败下阵来,孔锦并未咄咄逼人,而是谦虚地拱手道:“学生只是略知一二,还望先生和孙少爷指正。”

赵先生摆了摆手,示意孔锦不必谦虚,又接着出了第二题:“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成就霸业,请问这‘三舍’指的是什么?”

这次孙少爷学乖了,没有贸然回答,而是低头沉思。孔锦见状,也不急着回答,静静地等待着。

片刻之后,孙少爷抬起头,试探性地回答:“这……三舍,应该指的是三十里吧?”他语气中充满了不确定。

孔锦微微一笑,解释道:“孙少爷只答对了一半。‘舍’的确是指古代行军宿营的地方,但‘三舍’并非三十里,而是九十里。古代行军,一日为一舍,三十里;三舍,自然就是九十里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晋文公退避三舍,并非简单的退却,而是展现了他的诚信和智慧,赢得了诸侯的信任,最终成就霸业。”

孔锦的回答不仅准确,而且引申出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让赵先生和在场的学子们都听得心悦诚服。孙少爷的脸色愈发难看,他原本想在学识上压倒孔锦,却没想到反而被孔锦狠狠地教训了一番。

接下来的几道题,孙少爷都未能答上来,而孔锦则对答如流,展现出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

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枯燥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如同讲故事一般,听得众人津津有味。就连原本对孔锦不屑一顾的几个学子,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孙少爷眼见自己颜面尽失,心中恼怒不已。他咬了咬牙,目光闪烁,似乎在酝酿着什么。他猛地站起身,指着孔锦说道:“你……你不过是死记硬背罢了!我就不信你什么都懂!”

他环顾四周,看到书架角落里一本积满灰尘的古籍,眼睛一亮,计上心来。

他一把抓起那本书,用力地摔在桌上,扬起一片尘埃。“你既然这么厉害,那就说说这本书里的内容!我倒要看看,你这‘博学之士’,是否也精通这本偏僻的古籍!”

众人定睛一看,那本书的书脊上写着三个字:《山海经》。

赵先生眉头微皱,这《山海经》记载的多是些奇闻异兽,地理山川,内容驳杂,真伪难辨,并非正统的史学典籍。

孔锦年纪轻轻,就算读过一些正史,恐怕也未必了解这本冷僻的书籍。孙少爷这是故意刁难,想让孔锦在众人面前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