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大营救的前奏(2 / 2)

看样子,鲁智深、杨志、史进他们这一路的西去兵马是凶多吉少。

但是怎么能会一点消息都没有呢?

赵子俞:“其实我们从上海出来时,该再多带点兵出来。”

吴用:“我们上海镇的老巢,也需要足够的兵力保护。我们出来时,就只留有三千军队保护。

要是那边再分出一两千,对这边京城的战事于事无补,说不定有人觊觎上海的财富,把我们的老窝抄了,我们这么几年的辛勤奋斗,也就全部白瞎了。”

赵子俞又问:“假如我们从梁山泊阮小七那里抽人,或是从登州栾廷玉、孙立那里抽人,怎么样?阮小七手下有一万多人,山东登州那边,也有上万的兵。”

朱武看着地图摇摇头:“你们说的这些途径,都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况且从东边一调兵,必然经过康王赵构的防区。

康王现在是名义上的天下兵马总元帅,咱们的兵马从他防区穿过,被他截留了怎么办?

我听说,在东京被围的这段时间,朝廷里的皇帝封在外的康王为天下兵马元帅,统帅天下兵马,朝廷多次要求康王出兵为开封解围,但康王一直没有任何反应。”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皇帝向康王求救,他这个天下兵马总元帅全都装聋作哑不出兵,至于梁山的人,康王怎会放他们过来勤王?

放着自己家的亲戚全被敌国荼毒,对于皇帝的屡次求救无动于衷。

这康王心肠和做人,也够那个啥的!

柴进却说道:“其实这个事也能理解。

我听说康王刚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转眼又被官家任命了几个手下将军,似乎有转手架空康王的意思。

后来汴梁城被金军攻打的甚急,官家才把兵权又实授予他。

命令如此反复无常,他们还坚持让康王去金营为人质,康王难免心存怨恨。”

裴宣道:“这个新上任年号靖康的皇帝,水平是真的不行。守个东京几个月时间内,换了一大堆宰相,一会儿主战派上台,一会主和派上台,时而抵抗,时而议和,弄得满朝文武不知所措。

他派个西军的将军去偷袭金营,转眼又不知怎么把消息透露出去了,让金兵事先得知,搞得最后偷袭行动大败,全军覆没。领兵偷袭的将军也吓得溜走了。”

吴用:“骚操作还不止于此,据我了解:他见到金国派来的使者是辽国旧臣,就公开送蜡丸密信给使者,想策动辽国降臣反叛金国。

辽国使者回去以后,当即就对金国把此事揭发了出来,给了金军翻脸的借口。

去年靖康元年,京城周围二十多万勤王军队,金军只有六万,能出击的时候不让打,非得硬要议和。

等金军撤走,又反悔议和条件,遣散京城周围勤王的二十万军队。

等金军聚集十几万大军第二次来攻,除了张叔夜带万把人,再也没有人带兵过来勤王了。

留张叔夜守城也行啊,非得把外城换成那个什么骗子神棍郭京,要在城头做法驱赶金兵,结果那群神汉们一触即溃,被金兵顺势抢占外城。”

公孙胜摇头:“我听说辽东的降将张觉和郭药师,也是因为朝廷对降将的态度摇摆无常,张觉被杀献给金人,造成金国有借口翻脸,郭药师惶恐朝不保夕,投靠金人,带路攻打大宋……最终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一连串的骚操作,硬是把宋金潜在的冲突提前了。

情况来得太急。金国居然分两路长驱直入,直插大宋首都。

金军进兵路线是兵法大忌,等于是孤军深入。

不过大宋的军队更拉垮,眼看敌军深入腹地,居然没有一个敢袭击金军后方的。任由金军直插京城,围堵大宋的国君。

这次战争爆发太急,大宋军队又太拉垮。

如果再多给一点发展的时间该多好!赵皇室的事业刚起步,战争就起来了。

赵子俞紧急从东瀛赶回来,只能带两千人马到京城,手头兵力捉襟见肘。

吴用道:“我们带来的兵就是再多,这京城战事处处受人限制,主公还没登上大位,我们不可太过逍遥。有时候人少,反而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