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一路小跑回到福王府,不及歇脚,便直奔福王所在的书房。福王正在里头与卢九德商议事宜,瞧见来人匆匆而入,当即搁下手中事宜,急切问道:“如何?史可法那头是何态度?”
来人“扑通”一声跪地,行了个大礼,而后满脸堆笑地回道:“恭喜殿下,史大人应下了,还特意让咱家转告殿下,三日后的午后,他自当恭候殿下大驾,定会扫榻相迎,与殿下畅抒胸臆、共商国是呢。”
福王原本紧蹙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脸上难掩喜色,起身踱步,口中喃喃:“好,好啊!史可法肯见朕,此事便成了一半。只要孤能在会面时,彻底打消他心底的顾虑,将其收入麾下,往后这朝堂、这江山,运作起来也就顺遂多了。”
福王微微颔首,转头看向卢九德:“大伴,这三日你且多费些心思,再将史可法的脾性、喜好摸个透彻,朕要做到万无一失。还有,届时赠予他的物件,也得再精心挑拣挑拣,务必凸显孤的诚意。”
卢九德连忙应下:“殿下放心,老奴定当竭尽所能。史大人重名节、爱才学,老奴寻思着,除了那柄玉如意,不妨再添几卷失传古籍、名家墨宝,保管让史大人瞧出殿下的用心。”
福王满意地点头,随后三日,当即闭门谢客,一头扎进书房,反复演练与史可法的交谈话术。史可法眼光独到、心思缜密,自己万不可露出丝毫破绽,既要彰显帝王气度与威严,又得展现求贤若渴、锐意进取的姿态。对着铜镜,福王一次次纠正自己的仪态神情,力求亲和谦逊却不失尊贵;摊开书卷,他细细查阅历代贤君招揽贤臣的典故,汲取经验,琢磨应对之策。
三日后,福王头戴束发紫金冠,腰系白玉带,在卢九德及几名精心挑选的随从簇拥下,朝着史可法的府邸前去。
南京城的街巷一如既往地熙熙攘攘,福王坐在轿辇中,微微掀起轿帘,看着街边的市井百态,心中却全然被即将到来的会面占据。此行不仅关乎能否收服史可法这员朝堂重将,更与南明往后的国运走势紧密相连,是以容不得半点差池。
不多时,便抵达了史府门前。卢九德抢先一步,尖着嗓子高声通传:“福王殿下驾临——”声音悠长,瞬间打破了府邸周遭的静谧。
史可法早已率一众家丁、幕僚候在门口,听得通报,当即整理衣冠,率众跪地行礼:“臣史可法,恭迎福王殿下大驾,殿下千岁千千岁!”
福王稳步下轿,抬手虚扶:“史大人快快请起,今日孤前来,只为与大人畅聊些军国要事,不必多礼。”说罢,将手中玉如意递向史可法,“听闻大人忠心为国,才略非凡,这小小物件,聊表孤的心意,望大人笑纳。”
史可法双手接过,恭敬道:“多谢殿下赏赐,殿下厚爱,臣愧不敢当。”言罢,侧身引福王入府,一路穿过庭院,步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