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一位老臣眼眶泛红,哽咽道:“罢了,罢了,为今之计,暂且咽下这口气,权且观望福王作为。若他登基之后真能勤勉于政,践行承诺,重振大明,咱们便暂且辅佐;可他要是故态复萌,荒淫无道,咱们哪怕拼了这条老命,也要站出来匡扶正义,绝不能让祖宗基业毁于一旦。”
众人纷纷点头,神色凝重,达成了无奈之下的共识。此后,这些原本支持桂、潞二王的大臣们,不再公开反对福王登基。
此后,这些原本支持桂、潞二王的大臣们,不再公开反对福王登基,暂时按下心中的抵触,冷眼旁观。朝堂之上,暗流依旧涌动,气氛凝重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福王心里跟明镜似的,知晓这些臣子心存疑虑,绝非三言两语就能彻底收服。他私下招来史可法,神色凝重,语气恳切:“史大人,孤明白部分大臣还在观望,这廷议推选迫在眉睫,孤亟需你从中斡旋一二。你在东林党及诸多文臣里头威望甚高,你的话他们多少能听进去几分,还望大人劝服众人,莫要因私怨误了大明的大局。”
史可法拱手领命,心中暗叹一声,深知此事棘手,却也责无旁贷。他先是挨个拜访那些心存犹疑的大臣,每至一处,便屏退左右,推心置腹长谈。从福王近来展露的治国决心,到对朝堂监督机制的全力支持;从拟定的强军之策,到安抚流民的细致规划,桩桩件件,事无巨细,史可法皆娓娓道来,言辞间满是诚恳与急切。
“诸位同僚,我等此刻身处乱世,外有强敌环伺,内忧民生凋敝,朝堂一日无主,局势便多一分崩坏的风险。福王殿下既有承继大统之心,又许下诸多关乎大明国运的承诺,咱们不妨信他这一回。”史可法说得口干舌燥,眼中满是血丝,却未曾有半分懈怠。
经他这一番苦劝,不少大臣的神色渐渐松动,虽说仍难掩心底的不甘,却也明白当下局势严峻,已容不得任性而为。
廷议当日,南京奉天殿内气氛庄重肃穆,大臣们鱼贯而入,人人神色各异,怀揣着不同的心思。
马士英率先出列,清了清嗓子,高声道:“福王殿下乃皇室正统,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实乃众望所归。值此国难当头,理当速速登基,稳定朝纲,率我大明军民抵御外敌,光复河山!”
话音刚落,一众大臣纷纷抱拳附和:“马大人所言极是!我等愿效犬马之劳,唯福王殿下马首是瞻,恳请殿下即刻登基!”
殿内一时议论纷纷,支持福王的声音此起彼伏。那些原本心存顾虑的大臣们互相对视,暗暗交换眼神,最终,钱谦益长叹一声,缓缓出列,拱手道:“事已至此,臣等也望大明能早日安稳。既诸位同僚皆推举福王殿下,殿下又许下诸多宏愿,臣等愿暂且放下成见,推举福王殿下为帝,只盼福王殿下登基之后,莫忘今日之诺,勤勉理政,不负苍生。”
此言一出,犹如一锤定音,余下大臣纷纷跪地,齐声道:“恳请福王殿下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