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年关且尽(2 / 2)

好吧,更大胆些想,这封信是秀儿代笔润色的也完全可能啊!

信上说他们藏身的颍川郡缉捕他们的风头已经过去了,如果南阳这边也是如此,那说不定赶得及吃上今年的年夜饭。

在刘縯三人出逃的这大半年里,远在长安的王莽前辈接连下了几道改制的诏书,除了改钱币、易节日以及改地名之外,还下了一道影响更广、波及更大的改制诏令:

王田私属令!

“改天下田为‘王田’,奴婢改称‘私属’,严禁买卖;由‘一夫一妻授田百亩’之原则,分田授田。”

讲真的,假如把赵羡换到王莽的位子上,他很可能也会这么改革的。毕竟,都是深受红旗影响的人,对于买卖奴役人口和土地兼并有着本能的深恶痛绝。一旦获得了天下间最高的权力,尝试着去改变也是理所当然的。

王莽是皇帝,所以他下了诏书禁止买卖奴婢和土地。

赵羡只是个有些钱的商人,但他家里负责洒扫、做饭、洗衣等杂务的人都是正儿八经签了佣工劳务契约,每个月拿工钱的。他也从来没有把这些人当成是自己的财产而予取予夺。

无他,一个穿越者的良心罢了。

然而整个天下的穿越者只有他们两人,此时全天下的豪强乃至奴婢们自己都没有把自己当成人来看待,全天下的地主乃至佃农们自己都没有把兼并当成不好。

王莽的王田私属令一下,立刻就把全部的豪强地主们得罪了。

甚至本该是被拯救的贫民和奴婢们也不会承王莽的情,他们反而是在心里骂王莽骂得最狠的。

豪强地主们反正已经蓄积了丰厚家产了,不让买卖田产和奴婢顶多是断了他们继续扩张的路。

但是对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自耕农们来说,平日即使是丰年,被各种算赋口赋车赋刍藁更役等等等等盘剥过一遍之后,粮食自然是不可能存的下的。一旦荒年无收,他们唯一的活路就是将田地卖给乡中大户,没有田地就卖儿卖女卖妻卖自己,才能换得一口活命的吃食。

现在,这条最后的活路也断了。

更不用说在汉末黑暗残酷的环境下,根本不可能执行下去的分田和授田了。

也许这些改制诏令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远离基层只是坐在寿成室宽敞的大殿里,脑子一拍想当然做出的决策,交付执行时也必然是动荡的灾难。

这大半年里,南阳乃至天下人人自危,哪里有什么闲心去关注一个跑了大半年的嫌犯。

赵羡早就停了自家的生意,转而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自家的田产上。他知道,乱世里只有粮食才是硬通货。

当然,这里就是驰名双标了,上一秒还在义正言辞地痛斥土地兼并,可实际上经商赚的盆满钵满之后的赵羡此时已经是舂陵境内数一数二的大地主了。

但他也有他的苦衷,毕竟,他还有秘密庄园里的私兵要养,还有伐木场的一千多编成行伍的伐木工要养。这些已经习惯听命于他的人,是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最大的依仗,赵羡不可能中途遣散这些人的。

在脑海里快速梳理了一遍自己这些底气,还有在外探听到的消息,赵羡拿起一张白纸,开始给刘縯写起了回信:

“大兄如晤:家中无事,惟伯母思子,嫂嫂思夫,贤侄思父,愚弟亦思兄久矣。年关且尽,远游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