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继续说道:“苏然年少有为,敢于直言,其见解对于我朝之发展或许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朕意已决,此次科举,苏然当为榜首。”
众考官听闻,虽有部分人仍面露难色,但见圣意已决,也只得纷纷点头称是。
苏然赶忙跪地叩谢:“谢陛下隆恩!臣定当不负陛下厚望,为国家之繁荣、百姓之安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几日后,破晓时分,晨光熹微,京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绯袍的信使纵马而出,向着各个方向疾驰而去,手中紧握着的,是承载着无数人命运的金榜。随着信使的脚步,喜讯如春日的繁花,瞬间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开来。
京城的大街小巷,眨眼间便热闹得如同炸开了锅。
街头,卖菜的张大娘正弯腰整理着菜摊,隔壁肉铺的李大叔匆匆跑来,满脸通红,扯着嗓子喊:“张大娘,天大的好消息!苏然高中状元啦!”
张大娘愣了一下,随即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菜都掉了一把,“啥?苏然中状元了?这孩子可真有出息!”她直起腰,兴奋地将手中剩下的菜高高举起,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哎呀,这苏然可真是咱京城的骄傲!往后咱这日子,肯定更有盼头咯!”
李大叔把手中的屠刀在空中挥舞了一下,大声附和:“可不是嘛,听说他才学出众,品行更是没得说,这状元郎当得实至名归!”
不远处的茶馆里,也炸开了锅。
老茶客们正围坐在一起,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热烈地讨论着。
王老爷子捋着胡须,满脸赞赏地说道:“听闻这位苏然公子,不仅才高八斗,而且胆识过人,在考场上面对突发火灾,镇定自若,带领众人灭火,而后又坚决抵制作弊,实在是令人钦佩!”
旁边的赵二爷频频点头,放下手中的茶杯说:“是啊,这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如今朝廷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整治整治风气。”
这时,一个年轻后生激动地拍着桌子,茶水都溅了出来,大声说道:“有这样的状元郎,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啊!往后说不定能出不少利民的好政策呢!”
坐在角落里的孙秀才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我早说苏然这孩子前途无量,他的文章我曾有幸拜读,见解独到,立意深远,高中状元,意料之中啊。”
再看那酒肆,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却也不忘和客人分享这份喜悦。
“客官,您听说了吗?苏然高中状元啦!”一位伙计笑着给客人斟满酒,脸上洋溢着自豪。
客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大声说道:“这可是大喜事!来,再给我上一坛好酒,今日我要好好庆祝一番!”
旁边一桌的几个年轻人也在热烈交谈。
“苏然平日里就刻苦努力,这次高中状元,真是天道酬勤。”
“没错,他还那么正直,以后肯定能在朝堂上有所作为,为咱们老百姓说话。”
就连平日里埋头于店铺的掌柜们,也都纷纷探出头来,打听着消息。
绸缎庄的刘老板满脸笑意:“苏状元高中,这可是咱京城的大新闻,说不定往后咱这生意也能跟着沾沾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