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目前,在乌苏市只有这一家大型运输公司,如果不租用他的车队,我们无法保障加工厂每日需求的大量原木啊。”安东摊开双手,一脸无奈状。
“不管咋说,我们也不能让他拿捏住,”赵旻说:“安东,你去趟海参崴,那里是省会城市,肯定会有大型运输企业的。”
安东想想,觉得赵旻说得有道理,点点头说:“好吧,我现在就去海参崴,也许你的这个主意能解决问题。”
下午4点,赵旻接到安东从海参崴打来的电话。
海参崴有4家大型运输企业,他在朋友帮助下,与其中一家拥有35辆重型卡车的老板,进行了初步接触。
那个企业刚成立3年,所有车辆都是新的,但效益很差,老板有急于合作的诚意。
赵旻随即喊上基里亚,驱车赶往海参崴。
在路上,赵旻给费威打了个电话。
“费总,现在加工厂正常运转,但原木的运输成为瓶颈,小打小闹根本满足不了15条生产线的需求。我正往海参崴赶,与一家大型运输公司洽谈租车事宜……”
“这边的老板对租车费要价较高,我们始终处于被动中,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想把这家运输公司买下来,不知你意下如何?”
费威吃了一惊,“赵旻,你的胃口有点太大了吧,加工厂刚投入生产,你就要买运输车队,一口吃不下胖子啊。”
“可是,如果我们依赖租车运输原木,高昂的租车费,会使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也会增加边合区企业的负担,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削弱了他们在市场的竞争力。”赵旻说。
“你说的没错,可我们只是组建加工厂,解决边合区企业原料问题啊,如果再买下运输公司,超出了我们的预想,也会大大超出投资预算。”费威说。
赵旻见说服不了费威,便说:“费总,咱换一个角度想。”
“现在我们租用他们的车队,他们漫天要价,要是以后看我们挣钱了,再续签合同时,他们会大幅提高租金的,不然就不租给我们,掐我们的脖子,怎么办?”
“我想买下一家车队,就是要把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避免今后受制于人。”
费威仍然不同意,“赵旻,这件事先不要谈了,你还是租车吧,等以后看形势发展势头,再决定买不买车队。”
赵旻叹息一声,结束通话,郁郁地闭上了眼睛。
过了几分钟,她不甘心,把电话打给余梓贤,试图从他那里得到突破口。
果然,余梓贤看得比较远,他赞同赵旻的想法,“赵旻,你这样很有远见,既能减少原料成本,又能避免受制于人,我支持你。”
“可是费总不支持啊,”赵旻叹道,“余总,你去找费总,说服她。”
赵旻是晚上6点赶到海参崴的,安东把晚饭安排好了,赵旻随他走进餐厅。
晚饭吃到一半,余梓贤把电话打了进来,“不好意思,赵旻,我没能说服费总同意你的设想,但曹婧却支持你。”
赵旻放下切了一半的牛排,深吸了一口气,“你不要遗憾,余总,只要你和曹总支持,我就敢干。”
“可是,赵旻,费威是老板啊,如果她不支持,你能怎么办?”余梓贤担忧地问。
赵旻唇角勾起,眸光坚定,“我是‘宁成’木业的***,企业的决策权在我,古人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我是在国外。”
“真,真行吗?”一向沉稳果决的余梓贤,竟磕巴起来,“费威可是‘宁成’绝对的大股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