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创想曙光的首次发布会·二(2 / 2)

“牛皮+1”

估摸着台下的观众已经看完了屏幕上的内容,陈晋便开口问道:

“大家应该都看完上面的数据了吧?想不想了解一下它的具体性能参数?”

“想!!!”陈晋刚说完,台下的观众便齐声回应道。

看到这一幕,陈晋便没有犹豫的按下了红外指示笔,将屏幕上的ppt切换至下一页,这一页主要是说明芯片的架构信息,然后说道:

“好,那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龙腾一代中央处理的架构参数。首先它采用了16+8+2+2的核心设计方案,但它并非我们现在的大小核设计。其中的16,就是说明龙腾一代中央处理器拥有着16个数据处理核心,这个数据处理核心也就是俗称的cpU。”

“而第二个8,代表的是它拥有8个图像处理核心,也就是俗称的GpU,或者说是集成显卡;第三个2,代表着它拥有2个集成缓存单元,也就是俗称的内存;最后的2 ,代表它拥有2个存储单元,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硬盘。”

“大家听完我介绍这个架构信息后,可能会有一些疑惑。一个处理器集成 GpU 和内存也就罢了,毕竟目前市面上有采用这种架构方案的芯片,可为什么硬盘也能集成到核心当中呢?我猜的对吧?”

“是的!!”

“没错!!”

陈晋话音刚落,台下便纷纷的响起了热烈的回应,他们确实没有听说过这种架构方案,毕竟目前闪存颗粒的个头都不小,集成到处理器中的话,将会导致芯片的大小无法控制。

而且目前闪存颗粒的寿命以及能存储的数据大小,均无法满足集成的需要,所以并没有这种架构的处理器。

看着台下热情高涨的观众,陈晋扬起嘴角继续说道:

“至于为何采用这种架构,主要是得益于碳基材料优越的物理特性——超高载流子迁移率。这个特性经我们测试发现,如果采用内部集成方案的话,与目前主流的外置方案相比,两者的性能差距高达20%以上,这个差距大家等一下就知道有多么恐怖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说明一下,那就是集成缓存单元。不过说到这个,可能会有观众有疑问,既然集成缓存单元就是俗称的内存,为何不直接将其称为内存,而是采用集成缓存单元这个名称?”

“这个其实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这个集成缓存单元,不仅担任了普通内存的工作,它同时还担任了显存、处理器缓存等多项任务,由于担任的较多,无法统一区分,所以我将其称之为集成缓存单元。”

当陈晋说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媒体席位上有一位穿着央视新闻胸牌的记者举手示意。

正常在发布会过程中是不回答问题的,但考虑到这位记者准备想问的问题,可能也是很多现场观众,或者正在观看直播的观众都想问的问题,毕竟央视新闻的记者一般不会如此随意打断发布会的节奏。

所以他便开口示意对方起身提问:

“这位央视新闻的记者似乎对我刚刚的讲解有一些疑问,不过如果是正常的情况下,应该需要等发布会结束之后才能提问的,但今天是我们创想曙光第一次举行发布会,就不考虑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了,所以麻烦工作人员拿一个麦克风给这位央视新闻的记者。”

陈晋刚说完,便有现场的工作人员拿着一个麦克风,走向了先前举手示意的央视新闻记者。

当这位记者拿到麦克风之后,连忙道歉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十分抱歉打断了陈总的讲话了,只是我刚刚听完陈总讲述集成缓存单元的时候,感到了十分的困惑。那就是集成缓存单元在承担了如此之多任务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的给各个系统分配其所需要的缓存大小?”

“还有就是,如果在缓存大小分配不正确的情况下,会不会导致性能下降或者卡死的情况?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和我一样存在这样的困惑,所以希望陈总为我们解答一下。”

央视新闻记者说完之后,便坐了回去,然后静静的看向了陈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