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在御书房召见了他们,只见几位大臣面色凝重,行礼后,一位老臣率先开口:“陛下,臣等今日进宫,实有一事进谏。陛下如今初登大宝,大楚的未来系于陛下一身,而后宫之事,关乎皇家血脉传承与朝廷稳定。陛下后宫空虚,子嗣单薄,臣等以为,陛下应广纳后妃,开枝散叶,以保大楚江山后继有人。”
文帝听后,微微皱眉,他看了一眼几位大臣,缓缓说道:“朕与皇后新婚不久,且朕一心想要先将朝政打理好,此时谈及广纳后妃之事,是否为时尚早?”
另一位大臣急忙说道:“陛下,此事刻不容缓。皇家血脉的繁衍乃重中之重,古往今来,多少朝代因子嗣不盛而引发动荡。陛下应以大局为重,莫要因儿女情长而误了国家大事。”
文帝心中不悦,但仍强忍着耐心解释:“朕理解诸位爱卿的担忧,但朕以为,子嗣之事,亦有机缘,强求不得。且朕与皇后感情深厚,朕不想因纳妃之事而伤了皇后的心。”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位资历较深的大臣上前一步,语重心长地说:“陛下,皇后娘娘贤德,定会理解陛下的难处。陛下身为天子,当以天下为念,不能仅顾及一己私情。臣等恳请陛下三思。”
文帝陷入沉思,他深知大臣们的话虽有几分道理,但他实在不忍心让苏辰溪受到伤害。
此时,苏辰溪正在后宫中,听闻大臣们进宫进谏广纳后妃之事,心中一阵酸楚。但她很快镇定下来,她明白自己身为皇后,不能只考虑个人得失。
待文帝回到后宫,苏辰溪迎上前去,轻声说道:“陛下,臣妾听闻大臣们进谏之事了。陛下身为天子,子嗣传承确是大事,陛下不必为臣妾担忧,一切但凭陛下做主。”
文帝看着苏辰溪,眼中满是愧疚:“辰溪,朕知道这对你不公平。朕不想违背对你的承诺,也不想让你受委屈。”
苏辰溪微微摇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臣妾既然身为皇后,便要为陛下考虑,为大楚考虑。只要陛下心里有臣妾,臣妾便心满意足了。”
文帝轻轻将苏辰溪拥入怀中:“辰溪,你如此大度,朕定不会让你失望。”
之后的日子里,文帝一方面在朝堂上忙于处理政务,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如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加强边防建设等。而苏辰溪在后宫中,依旧尽心尽力地管理着后宫事务,对待宫女太监宽厚仁慈,她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后宫众人的尊重与爱戴。
然而,朝廷之中关于文帝纳妃之事的议论却从未停止。一些大臣甚至暗中物色合适的女子,准备推荐给文帝。这让文帝感到十分困扰,他不想被大臣们逼迫着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又不能完全不顾及大臣们的意见。
在一次朝会上,一位大臣再次提及纳妃之事:“陛下,臣近日听闻江南有一女子,才貌双全,品德高尚,臣以为可纳入后宫,为陛下繁衍子嗣。”
文帝脸色一沉:“朕说了,此事朕会慎重考虑,无需诸位爱卿如此操心。朕的后宫之事,朕自有主张。”
大臣们见文帝有些恼怒,纷纷低下头,不敢再言语。但他们心中却并未放弃,依旧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