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首尔迷雾 3-1 毕业即失业(2 / 2)

老师的期望与李明的压力

李明曾经去找过他的导师,试图从他那里得到一些指导。导师是一位在机械工程领域有多年经验的教授,对李明在校期间的表现一直比较满意。听完李明的困惑,导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李啊,找工作确实不容易,尤其是现在这个就业形势紧张。但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急,机会总会来的。”

老师的安慰并没有缓解李明的焦虑,反而让他感到更多压力。老师的期望、家里的期待、朋友们的进展,每一样都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不想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但面对现实,他越来越感到无力。

自我怀疑与内心的迷茫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心理状态越来越糟糕。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是否做了错误的选择。机械工程是一个被许多人看好的领域,但他并没有在其中找到太多的乐趣。大学四年,他更多是在完成任务,而非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专业。现在,他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使学了一个“有前景”的专业,自己仍然无法顺利找到工作。

每天早晨醒来,他都会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打开求职网站,刷一下有没有新的招聘信息。但每次浏览完后,他却感到越来越疲惫。重复的岗位描述,雷同的要求,似乎所有的工作都离他越来越远。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是不是缺少某种成功的“秘诀”。

晚上,躺在床上的李明常常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大学时的梦想,毕业后的现实,家里对他的期待,社会对他的压力,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他知道自己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但却不知道出路在哪。

求职过程中的自我否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他从一开始的积极投简历,逐渐变得越来越疲惫。他不再对每个岗位充满期待,反而觉得每次的投递都是徒劳无功的。每当新的一天开始时,他都要面对电脑上的求职网站,浏览一遍又一遍相似的岗位描述,却再也找不到投简历的动力。

晚上,他躺在床上,思绪总是不可避免地回到自己的选择上。他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应该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或许当初就不该听从父母的建议。可是,即使当初选择了计算机领域,他现在又会怎样呢?是不是也会同样陷入毕业后的迷茫?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不去,让他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无力感。

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持续的焦虑和自我否定。他决定暂时放下手头的求职,和几个老朋友见面散散心。他们约在一家咖啡厅见面,聊聊彼此的近况。令李明感到意外的是,他的朋友们似乎也没有那么顺利。一个同学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工资低得让他感到无法支撑生活;另一个则干脆决定考研,重新回到校园中去。

李明投出的第一批简历迟迟没有回音。这让他有些心急,毕竟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遇到这种情况。身边的同学们陆续收到了面试通知,而他却连一个回复都没有。他的信心开始动摇,但他并不愿意就此放弃。为了提高自己被面试的几率,李明开始调整策略。他不再只盯着大公司,而是扩大了范围,开始投递中小企业和一些创业公司。

“只要能找到一份工作,积累点经验也好。”他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现实仍然不给他丝毫喘息的机会。几天后,他终于收到了一封面试通知,是一家他几乎没听过的小公司。尽管公司并不符合他理想中的工作环境,但他仍然怀着一丝希望,精心准备了面试材料。然而,面试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地让他失望。

面试官一开始的态度还算友好,询问了他的学习经历和实习经验。李明认真地回答,试图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然而,接下来的问题却让他感到困惑和不安。“你怎么看待加班?你能接受长期出差吗?我们公司目前的待遇可能不太高,员工流动性也比较大,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不明朗,你怎么看?”

李明顿时语塞。面试官的这些话让他意识到,这家公司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职业发展平台。他尽力保持礼貌,勉强回答了几个问题,最后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回去等通知吧。”

走出公司大楼时,李明感觉一阵空虚。他知道这次面试的结果大概不会太好,但他依然寄希望于侥幸心理,期望收到通知。然而,几天后,他果然收到了拒信。

李明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他回到学校,看到同班的王强正兴奋地跟同学们分享他刚拿到的一份工作合同,年薪相当可观。王强是班上成绩不如李明的学生,但却凭借家里的人脉关系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李明表面上微笑祝贺,心里却充满了无奈和苦涩。

“没关系,机会总会来的。”他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但这种自我安慰的效果正变得越来越微弱。

几周后,李明在求职平台上看到了另一家公司的招聘信息,这是一家位于二线城市的中型制造企业。他决定尝试申请,毕竟现在他已经放低了对工作的期望值。面试的过程顺利,李明表现得自信而专业,对方似乎对他的简历也颇为满意。然而,当谈到薪资待遇时,李明的心再次沉了下去。公司给出的薪资水平低于他预期的一半。

面试结束后,李明陷入了深深的挣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再有挑选工作的奢侈,几乎所有的机会都像在他面前飘渺而过。他想起了大学期间,老师们总是说的那句“你们一定会找到好工作”,这些话如今听来显得如此空洞。再看看身边的同学们,有的依靠家里资源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有的选择继续深造,只有他和一小部分人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一天晚上,他和几位同学在校外的小餐馆聚餐。桌上,大家都在讨论最近的求职经历。有的已经开始了新工作,有的还在纠结去哪里实习。李明默默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他的同学张伟也是求职中的一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他的态度却非常乐观。

“工作嘛,慢慢找,实在不行先随便干点,积累点经验再说。”张伟夹了一口菜,语气轻松,“现在这个社会,机会很多,错过一个还有下一个,咱们还年轻呢。”

李明点点头,却并没有回应。张伟的乐观让他感到一丝慰藉,但也让他意识到,自己似乎比别人更焦虑、更迷茫。

晚餐结束后,李明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望着远处的校园灯光,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孤独感。他觉得自己像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前方的道路被浓雾笼罩,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突如其来的机会

就在李明最迷茫的时候,一次偶然的聚会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一个朋友在闲聊中提到,自己有个亲戚在韩国经营一家中餐馆,最近餐馆生意忙不过来,正在找人帮忙打工。朋友随口问道:“要不你过去试试?虽然不是什么好工作,但总比待在家里好吧。”

李明听完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餐馆打工与他的机械工程专业毫无关联,去异国他乡工作更是他从未想过的选择。然而,现实的困境让他不得不认真考虑这条路。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暂时放下对理想工作的执念,先解决眼前的生活问题。

几天的思考后,李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去韩国试试,去朋友的亲戚的餐馆打工。这一决定也标志着他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