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赶大集3(1 / 2)

只是一农夫 籍氏子 1830 字 10个月前

鞭炮区后面是卖牲畜鸡鸭的,有卖活的,也有直接现场宰杀的,占地面积不小。

纪峰想了想,猪和鸡家里面有,牛羊肉和驴肉父亲昨天买了一些,也就没必要去一趟了,就拉着林雪晴来到蔬菜和水果的区域。

在农村大集里,卖菜的不像是城里的菜市场那样摆摊,因为是露天卖菜,天气寒冷,所以都是开着一辆卡车或是三轮车,菜放在车斗里,上面盖上厚棉被,这是为了保温,不至于把菜冻坏。

到了摊位,把车斗的后挡板放下,摆上一些样品,这是告诉买菜的人车里有什么菜,车上也会安装个大喇叭,播放菜价。

有人买什么菜,就会告诉摊贩,摊贩拿出一些供人挑选,一般一个摊位都是三四个人,拿菜,讲价,称份量,风风火火,干事麻利。

家里面的菜够,没了纪峰也会再添,没必要买这些。两个人直接来到卖水果的的地方,到了这里就是纪峰的最爱了,也是东北大集有特色的地方。

虽然也有新鲜的水果,不过也有特有的冻梨,冻苹果,冻柿子,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美味的,尤其是冻梨,更是纪峰喜欢的。

冻梨的品种有好几种,这边的冻梨一般都是用特产的苹果梨,果肉洁白,梨核小,汁水多,味道甘甜。

在上冻之后,挑选大小合适的苹果梨放在屋外放置,自然冰冻,冻成冻梨后外表黑色,摸上去硬邦邦的。

吃的时候取一盆冷水,将冻梨洗净放入盆中,待到梨身的外表出现一层厚厚的冰壳,就可以敲开冰壳,食用了。因为在东北一般把这种成为消冻,所以也产生了一个谚语:年三十冻秋梨,你找削啊。

冻梨口感绵密,甘甜可口,也是解酒的利器,所以纪峰喝酒后,都会化几个冻梨,吃了解酒。坐在滚烫的炕上,吃几个冻梨,那绝对是冬天里难得的享受。

挑了几样新鲜水果,买了一些冻梨,冻柿子,一起买了。

想到家里的小孩子,纪峰又来到卖糖果的地方,大白兔奶糖,水果硬糖,虾酥糖,花生糖,橘子瓣软糖一样来一些,这些糖果虽然比较老式,但味道是真的美味。林雪晴又选了些高档的,像巧克力之类的。

纪峰惊喜发现了一种神奇糖果,跳跳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口中糖粒蹦跳的感觉,索性也买了一些买了一些,又挑了些饼干。正结算时,突然看到旁边的关东糖,忍不住拍了下自己的额头,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腊月二十三,可不光是小年,还是送灶王爷的日子,晚上肯定要供糖的,这要是把他忘了,父母肯定又会教训自己。

这关东糖是东北的特产了,是用麦芽,糜子熬制所成,质地坚硬质量厚实,摔都摔不坏,口味酸,也没人吃,一般是用来祭灶用的,所以也叫灶糖。

纪峰急忙又把关东糖选上,这才把钱结算好,和林雪晴拎着东西往回走,因为东西多了,再逛街不方便,先把东西放回车里。

两人又来来回回多躺,将单子上东西都置办齐,纪峰终于松了口气,这总是在人群中挤也是够累的。

这时,林雪晴拉着他到卖衣服的地方。

纪峰奇怪道:“你要买衣服吗?”

林雪晴摇摇头,笑道:“我的衣服够了,我是想给你爸妈买一身,这过年了,怎么也要给父母添件新衣服吧,大伯大娘是好父母,我们就更要做个好儿女啊。”

纪峰心中流过一股暖流,拉起她的手,在手中慢慢摩挲,目光温柔的看着她,心中有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句感激:“雪晴,谢谢你。我……”

林雪晴笑着打断他道:“你可别说些肉麻的话,我听不惯,日子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说什么好听的都没用,千百句甜言蜜语,都抵不住默默关心,我和你处对象,我就会像女儿一样对你父母,同时,你也得给我父母当儿子。”

纪峰心中既感动又无语,女孩都是喜欢男朋友说些甜蜜的话,这位到好,直接来实在的。他笑道:“那你可以放心了,我都当了快三十年的儿子了,这职业一点都不陌生。”

“去,”林雪晴没好气的给了他一记粉拳,嗔怪道:“怎么好话到你嘴里都这么难听呢?”

纪峰抓住她的手,嬉皮笑脸的道:“咱这不都是说的实在话吗,你放心,你父母的这个儿子,我一定当定了。”

林雪晴不乐意搭理他,抽出手,就向前面走去,脸上突然露出开心的笑容。

纪峰连忙跟上去。

林雪晴没有给两位老人挑衣服真的是很用心,拉着纪峰把所有摊位都转了个遍,才选好。她也没有那些新潮的款式,样式中规中矩,颜色也普通,这是怕老人不好意思穿出去,给老人挑礼物还是要以实用最好。

买完衣服纪峰看看时间,已经十一点多了,就对林雪晴道:“这都中午了,我们去吃点东西吧?”

林雪晴迟疑道:“还是先别吃了,大伯大娘估计已经回到车边了,我们还是回去吧。”

纪峰笑道:“他们还没回去呢,刚才我爸给我发信息了,说孩子饿了,带他们吃东西去了,我们回去也得等他们。”

林雪晴这才点点头,问道:“那我们吃什么?”

纪峰想了想,建议道:“羊汤怎么样?镇里的许记羊肉挺正宗的,味道也好,吃了后,你就绝对忘不了。”

“那好啊,就去吃羊汤,你这个地头蛇既然这么极力推荐,想必错不了。”

在集市的旁边有一条小吃街,都是平房建筑,开着一家家小店。一进到这条街,两个人就闻到各种食物的香气,十分诱人,此时也到了饭点,所以人也比较多,每家店都有人进进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