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光棍二叔的生日(五)(1 / 2)

话说二叔这边送走了王思霞,那消息就像一阵风,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子。村里人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二叔,聚在一起时,总免不了对他指指点点。“这老二,可真傻,白白放走那么漂亮的媳妇,还把辛苦攒的钱都送出去了。”“就是,他老娘知道了,还不得气死,这下可好,他这辈子算是打定光棍了。” 这些话,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在村子里肆意穿梭,直直地刺向二叔。

果不其然,二叔的母亲得知这件事的真实情况后,一口气没上来,气得大病一场,卧床不起。她躺在那破旧的木床上,眼神空洞,满心的疑惑与不甘。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为什么要放走一个好媳妇,还把那些积攒多年,本想着能给儿子成家立业的钱都送了出去。在她心里,这无疑意味着儿子以后的日子将孤苦伶仃,她的担忧和愤怒如潮水般涌来,却又无处发泄。

村里人的议论更是甚嚣尘上,他们觉得二叔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咱可是花了钱的,王思霞自己也同意留下,他倒好,说放走就放走,真是缺根弦。”“就是,这不是白白浪费机会嘛,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折腾。” 这些声音,一句句钻进二叔的耳朵里,像一根根尖锐的刺,扎在他的心上。

从那以后,二叔就像变了个人。以往那个总是充满干劲,笑声爽朗的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寡言少语,整日闷闷不乐的男人。他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手中紧紧捏着那根早已熄灭的旱烟,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

有人背后说他傻,白白放走了一个能帮他干活、陪他过日子的人;还有人说他心太软,不懂得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就连自己的母亲,也在病床上责备他,说他不懂得为家里着想,白白浪费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好机会。这些声音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得二叔有些喘不过气。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是不是太过善良,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这般困境?他想起王思霞临走时那感激的眼神,心中又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可每当听到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他又忍不住开始动摇。

日子一天天过去,二叔的笑容越来越少,甚至连田里的活儿也懒得去管了。那原本生机勃勃的农田,因为缺少照料,渐渐变得杂草丛生。他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发呆,心里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坚守的这份善良,到底是对是错。

然而,这事情并没有影响二叔待人接物的态度。这些年,村里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能看到二叔忙碌的身影。他总是早早地来到现场,卷起袖子,忙前忙后。搬桌子时,他那结实的手臂青筋暴起,稳稳地将桌子抬起;摆凳子时,他认真地将每一张凳子摆放整齐;端盘子时,他小心翼翼,生怕洒出一点饭菜。他从不喊累,默默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按照村里的习俗,像二叔这种单身汉,参加婚丧嫁娶可以不用随礼,可他不这么认为。每次他都坚持随礼,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为别人送上一份心意。他总说:“大家都不容易,不能白吃白喝人家的。” 哪怕自己过得清贫,家中的家具都是用了几十年的旧物,住的也是村里最简陋的房子,他也从不抱怨,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村里有老人行动不便,他会主动帮忙买菜、打扫卫生。打扫卫生时,他认真地擦拭着每一个角落,将老人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哪家孩子上学需要辅导,他也会耐心地帮忙。他坐在孩子身边,拿着书本,一点点地讲解着难题,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做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二叔的善良和热心,让他在村里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大家都说,二叔虽然没有家室,但却有一颗最温暖的心。

村里有个孤儿小栓子,家境贫寒,穷得叮当响,连学费都凑不齐。小栓子那瘦弱的身影,无助的眼神,让二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知道后,二话不说,把自己攒了好久的钱拿了出来,那是他省吃俭用,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他又四处帮着凑钱。

在他的努力下,最终,孩子顺利上了学。这些年,他帮过的人、做过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他总是默默地付出,从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