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神明遗忘的土地(1 / 2)

进村后,或者说在进村前,我虽早有预料,但还是被当地的贫穷落后震惊到了。瘦弱的村民,不大的土房子,一览无余的村落,还有周围了无生机的环境,如果不是房子附近的那些太阳能板,以及一些农业工具和建筑材料,说是原始部落都不为过。

停车后,附近有村民上来帮亚辛搬东西,而对我们,是本能的警惕。但当亚辛说明我们是联合国的科研组织,关键是表示我们带了一些粮食过来后,村民的态度就完全转变了——这地界已经快一个月没正经下过雨,以往的收成早就撑不住了。

之前是亚辛倒贴地买粮卖粮,才不至于出人命,现在有了免费的援助,夸张的说,我们完全可以自称为“真主的使者”了。

我之前会好奇,既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亚辛他们为什么不搬家呢?但简单想想就知道,好地方自然是谁都想要,比起在好地方被人奴役,吃干抹净,在这么个偏远的地界,说不定日子还过得更好些。

再说边境附近就是很乱,之前的镇子里,各方势力难得达到了一种平衡,所以看起来还算过得去,但当子弹不再飞向天空,手无寸铁的平民只能躲得越远越好。

分了不少食物下去,亚辛还摇人过去趁天黑前多安装几个太阳能板。054这个设备员,今天要兼职电工了,而我在十七年里,也算懂了点技术,所以也过去帮忙。

现代社会,电力必不可少,但这么个偏僻地方,别说通电了,多几根电线都不容易。而这些“废弃”的太阳能板,却能在退役后,在远隔万里的异国他乡,为让人们带来一点光亮,还真是妙不可言。

这里人最不缺的就是闲工夫,夜晚要能多出点可以劳动的时间,或许就能多点收益。而且,夜里的光亮,几乎等同于希望和“神迹”。

夜幕降临,我们获得了村子里人的“款待”,虽然因为地方方言很重,我们的沟通基本都需要亚辛代为转达,但从村民的神情和举止来看,他们的感激是如此真切。

只不过当地特色的餐食,以及热烈的场面,我实在有点难以适应就是了。

亚辛家里有九口人,除了父母,奶奶,还有一个叔叔外,他还有四个兄弟姐妹。大姐嫁到了隔壁村,今天特意带着孩子赶回来了,团聚的因素可能不多,主要应该是为了带孩子吃顿饱饭。

亚辛是第二个孩子,也是长子,很多时候,他几乎是用一己之力撑起了家庭,甚至整个村子。我不禁去想,这么聪明一个人,如果没有局限于这片土地,该会有多大的成就。不过没有如果,比起远方,他更在意眼前的这片土地,这是“真主”的指引。

再下面是十七岁的三弟,十二岁的四妹,七岁的幺妹。三弟在亚辛的支持下,也一直在读书,虽然天资没哥哥那样好,成绩也称得上优秀。

除了有血缘关系的,亚辛家里还有一些成员。亚辛能成为如今的模样,一切的源头都来自隔壁村的一个表叔,那是个难得的,顺利攻读了小学学位的上一代人。

他前些年在镇子上做些灰色产业,左右逢迎中,赚了不少钱。回乡炫耀时,和亚辛的交往中,发现了他的天赋,就供着他念书,准备培养一个副手,甚至接班人。

可当亚辛学有所成,他却不幸成了帮派斗争的炮灰。他的家产很快被帮派势力瓜分,妻子和女儿又被迫回到了这个穷乡僻壤。然后亚辛就把她们安排到自己家旁边,尽力去保障她们的生活。

亚辛讲述这些的时候倒是云淡风轻,毕竟剧情也很普通,只是个简单的报恩情节,可什么剧情放在这种地方,都会自带一些传奇色彩。甚至随便挑这里的一个人当主角,去拍一部纪录片,就足够有话题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的日常,在“文明的世界”里,实属罕见。